新快报讯 近年来,广东清远阳山县七拱镇新圩村紧扣绿美生态建设目标,以“群众参与、绿美富民”为主线,破解村民“种树抵触”难题。村“两委”干部走访发现,村民更盼“种果树增收”,遂调整规划,引导村民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黄皮果、龙眼等经济树种。通过党员带头示范、多方筹措资金、全程技术指导,七拱镇新圩村累计投入8万元,发动群众参与1350人次,建成小果园50处,种植树苗2500棵,发展经济林120亩。
果树进村,绿了村子富了民
开展乡村绿化工作初期,村民对“种花种草”兴趣不高。新圩村“两委”干部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入户走访等形式,收集到80%以上村民希望“房前屋后种果树”的诉求。村委会迅速调整规划,明确以经济果树为主导,划定黄皮果、龙眼等种植区27处,覆盖村道、庭院及闲置空地。
村民张叔家门口原是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种上6棵黄皮果树,预计明年挂果后可增收1000元。张叔笑着说:“门口荒地变果园,真是绿了村子富了民!”。目前,全村累计种植经济苗木2500株,真正实现“种树成景、摘果增收”。
面对资金短缺问题,新圩村创新“四个一点”筹资模式(村民自愿出一点、村集体补一点、热心人士捐一点、结对共建单位帮一点),累计筹集资金8万多元。资金使用全程公开透明。
科技护航,果满枝头笑满村
为解决“重种轻管”问题,新圩村建立“专家指导+土专家实操+村民落实”三级技术体系。邀请专家开展剪枝、防虫等培训2场,覆盖村民100人次;培养村级技术骨干8名,随时为村民答疑解惑;运用无人机每周巡查,发现病虫害立即处理。村民陈伯感慨:“以前种树靠经验,现在靠技术,我家7棵树苗一棵没死!”目前,全村苗木成活率达95%以上,黄皮果树长势良好。
新圩村以“一棵树”撬动“全域绿”,用“小果子”链接“大产业”,证明了乡村绿化既是生态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村民从“袖手看”到“动手干”,从“等靠要”到“主动赚”,村庄从“杂乱差”到“绿美富”,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鲜活样板。
未来,新圩村将继续深化“种管销”一体化模式,让绿美生态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李俊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