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金城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赵叶青收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赵叶青及其同案人员王震、刘峰被证监会没收违法所得1543.91万元,并处以4631.74万元罚款,合计罚没金额约为6175.65万元。
罚没金额中,赵叶青个人需承担的约为3087.82万元,同时,赵叶青被采取4年市场禁入措施,王震被采取3年市场禁入措施。
2023年年报显示,赵叶青出生于1976年,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2004年7月起历任金城医药总经理助理、常务副总经理、董事,现任金城医药董事长等职务。同年,赵叶青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高达199.9万元。
对于本次处罚,金城医药表示,上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事项内容仅涉及赵叶青,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公司不涉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针对前述拟处罚决定,赵叶青将申请进行陈述、申辩和要求听证。
不过,从市场表现来看,金城医药的股价不仅未受负面影响,反而持续上涨,3月14日盘后,金城医药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价3月12日—14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截至3月14日收盘,金城医药股价报收19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金城医药股价上涨可能与近期市场热议的“AI医疗概念”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在2024年1月14日至3月14日的两个月内,公司股价累计上涨64.22%,其中3月12日曾录得20cm涨停。
据悉,金城医药2025年以来多次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称,其研发产品涉及AI技术应用,市场普遍将其视为AI医疗概念股。例如,2025年2月,公司曾向投资者详细介绍其“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工程方法,整合预训练蛋白质语言模型(如proSST、SaProt、progen2等),实现了‘少量实验数据+AI预测’的高效迭代优化模式,大幅度提升了酶的改造效率”。
不过,记者注意到,早在2023年,公司便曾提及借助AI工具用于合成生物学酶的挖掘与改造。但翻阅其2023年年报及2024年半年报后,也会发现没有任何“AI”“人工智能”或“大模型”关键词,“AI医疗”含量耐人寻味。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2024年三季度,金城医药分别实现收入35.06亿元、35.38亿元和25.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1.75亿元和1.51亿元,整体呈现波动。其研发费用分别为1.71亿元、1.85亿元和1.23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约为4.88%、5.23%和4.89%。
与之相对的是,金城医药的销售费用较为高昂。2022年至2024年三季度,销售费用分别为6.29亿元、6.81亿元和3.9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7.94%、19.24%和15.51%,远高于研发费用。这表明,金城医药的盈利增长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销售和市场推广,而非技术创新或研发成果。
并且,就单季度而言,金城医药业绩呈下滑趋势。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7.57亿元,同比下降12.36%;归母净利润为2046万元,同比下降33.50%。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