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以来,围绕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南沙区以六大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投产。从大块工业用地释放到精密政策滴灌,从企业需求导向的服务机制到全链条创新生态的孵化。南沙正逐步形成“园区成网、产业成链、项目成群”的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沙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久前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91条创新服务举措,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安心发展打“雨中伞”、送“雪中炭”。
拼经济强产业 拓展产业升级空间
今年2月初,南沙深化镇街扩权赋能改革,出台区委一号文,在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审批、村留用地开发等方面给予镇街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支持,为项目落地打开“快车道”。
在大岗镇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大会上,该镇“大展拳脚”,首次向社会全面公开推介国有工业用地和村留用地,展现大岗镇巨大的发展机遇与发展空间。位于大岗镇新联围岛的大岗先进制造园区,是全区面积最大的连片工业区块,也是南沙重点优先发展、全力建设的六大产业园区之一。据了解,新联围岛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2416.4亩,其中,工业用地面积6156.3亩,区位佳、空间大、潜力强,各项生产、生活要素完备,目前还有超2000亩的国有工业用地和1954亩村留用地,可供优质项目随时落地使用。此外,大岗先进制造园区规划有五大特色工业园区,近三年可提供约70万平方米高标准厂房。丰富的土地和厂房资源为项目“拎包入驻”提供强力支撑。
除了广阔空间,大岗镇还为广大企业提供暖心服务。不仅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极简服务,把企业服务中心前台搬到大岗先进制造园区,推行“签约—审批—建设—投产”全流程代办。同时,大岗镇提供“滴灌式”政策支持,大力宣传南沙区“强信心8条”“双倍增15条”等惠企政策,逐家企业分析反馈奖补情况,专员指导企业申兑,让企业全面享受政策红利。
在如此利好的条件下,丙辛项目落户大岗镇。谈及为何选择把项目落户于此,广东丙辛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认为,大岗镇凭借其交通便利、政策扶持和丰富的土地资源,成为企业落地的理想选择,上下游企业也在附近建设新基地,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此外,大岗镇提供“一企一策”的精准扶持,特别是在企业拿地和办证过程中,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构建产业集群 加快推动链式发展
聚焦新兴产业,南沙正加快构建高端制造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新优势。
在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多个芯片产业大厂在这里依次排开,业内把这里形象地唤作“芯片一条街”。广州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仪式所在的广州南沙领为汽车智能视觉总部项目(以下简称“领为项目”)正是坐落于此。晶科电子董事长、领为视觉董事长肖国伟表示,领为项目建成后将与同在万顷沙片区的芯粤能、芯聚能、联晶智能等上下游企业集聚成势,共同打造集衬底外延材料、晶圆和芯片制造、封装和模块、智能视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目前,万顷沙集成电路产业园已布局覆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环节的完整生态,包括产业链上游的材料和设备,中游的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以及下游的应用等环节,形成“以新能源汽车应用为牵引,半导体照明为龙头,电力电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特色,为南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打造“南沙芯”。值得一提的是,南沙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国内仅有的以车规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为核心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肖国伟表示,近年来,《南沙方案》《南沙条例》《南沙措施》及“海关支持南沙新二十条”等重大利好南沙政策相继出台,南沙深入实施“放宽市场准入15条”、创新投融资模式等一系列超常规举措,赋予企业更多创新场景和更大发展空间。当前南沙正聚焦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重点产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造大湾区创新型产业新高地。
强化创新驱动 打造活力“科创雨林”
在庆盛枢纽片区,一片“科创雨林”正在蓬勃生长。
华域生物正是其中一颗已经在土壤中扎根、积蓄强劲生命力的好种子。日前,位于南沙庆盛枢纽片区越秀iPARK粤港智谷(以下简称“粤港智谷”)C3栋的华域生物项目正式动工,预计半年内,这个建筑面积超5000平方米、5层楼高的细胞医疗生产基地便能建成投产,投产后三年内预计营收将达数亿元。
这是粤港智谷落地的第180个项目,距离粤港智谷正式开园仅不到一年,就已注册及入驻企业超180家,其中超20家为上市公司母公司及子公司。粤港智谷的整体产值更是突破120亿元,入园企业贡献税收超10亿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座“科创雨林”正在生成的轮廓。
“科技创新需要依托优秀技术和资源的支持,更离不开优质的产业载体。”去年在粤港智谷举办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暨广州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揭牌活动上,港科广校长倪明选如此表示。除了提供产业载体,环港科广创新区还将充分发挥总规模10亿元的环港科大(广州)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和累计签约规模达14亿元的合作直投基金作用,为初创项目引入“金融活水”,并依托港科广的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逐步在港科广周边形成“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进一步释放庆盛枢纽片区的“磁吸效应”。
据悉,今年,在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新区产业园管理将聚焦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集中力量加快推动熟地整备和品质提升;以港科广为核心构建科技研发、孵化、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助力庆盛以科创资源驱动产业蝶变升级。
推近百项举措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今年广州市南沙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刘炜强调,要建立“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真心诚意服务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把企业和企业家是南沙发展的第一资源刻在骨子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究竟如何,归根结底要看企业“用脚投票”的结果。过去一年,南沙企业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立昇智驾项目投产,小马智行美股上市,晶科电子港交所上市,晶泰科技项目落户,中科宇航实现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纷纷秀出南沙营商环境的厚实底色。截至目前,南沙集聚近30万市场主体、企业占80%,去年新设企业数增长近1.7倍、增速全市第一。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南沙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出台全省首个区县级法治化营商环境规划,连续7年法治广州建设考评优秀,在2023-2024年度全国自贸区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一。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政府担当作为,近日举行的南沙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介会上,南沙区人大常委会、纪委监委、公安分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市场监管局、政务和数据局、综合执法局等9个部门单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结合企业发展所需、部门单位所能,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91条创新服务举措,涵盖优化企业审批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强化执法监督等,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钢威 通讯员 南宣
图片: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