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从种植天麻、红托竹荪发展“林下经济”,到贵阳街头供不应求的“但家香酥鸭”,再到畅销粤港澳大湾区的绿壳鸡蛋、西洋菜,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多彩画卷,正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大地上徐徐展开。
广州市黄埔区与长顺县结对以来,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共同书写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的“埔顺答卷”。
科技兴农 “小菌种”培育“大产业”
拆营养包、挖菌床、铺菌包、下麻种、浇水……位于长顺县广顺镇南场社区的国有林场内,务工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下一颗颗承载着致富梦想的天麻种子。
“我们利用林地种植天麻、红托竹荪,希望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做大林下经济。”贵州天仁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天仁乙公司”)董事长杨永权介绍,公司集食用菌菌种菌棒研发、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在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下,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把“小菌种”培育成大产业。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天仁乙公司成功培育出红托竹荪液体菌种,成为全省第三家掌握成熟培育红托竹荪菌种技术的公司。随着订单纷至沓来,菌棒销售供不应求。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万兵认为,长顺林下资源比较丰富,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科技支撑、群众参与,发展林下经济大有可为。
“我们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不仅看中企业发展天麻、红托竹荪产业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更看中其强大的联农带农作用。”长顺县委常委、副县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长顺小组(下称“粤黔协作长顺小组”)组长郭海鹏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林下中药材、食用菌产业成长,共同探索科技兴农、强县富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加快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们村集体种得好,群众看到了,积极性就上来了。”青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文全告诉新快报记者,天仁乙公司建成大棚并提供给村集体和村民种植红托竹荪,村民以前没种过,担心自己种不好、卖不出去。“公司来提供菌种、技术指导,避免大家走弯路,根据市场价收购,农户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卖给我们。”杨永权说。
出山入湾 “菜篮子”助农增收
“一天有五六十人摘菜,高峰有上百人,连70多岁的老人都来摘菜,一个月挣3000元,还有摘得更多的姨妈,比我还挣得多。”位于广顺镇来远村的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李大姐带着数十人采摘西洋菜。
“去年,我们给务工村民发放工资近1000万元。”蔬菜基地运营方贵州绿格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杰德介绍,采取“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发展西洋菜800亩、枸杞500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我们在广州江南市场有门店,蔬菜很受欢迎。”李杰德说,目前冷库容量30吨,要达到50吨才能满足需求,希望通过广顺镇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建设新的冷库,租给公司使用,“让更多消费者吃上健康的蔬菜,让老百姓能够持续增加收入。”
长顺是“中国绿壳蛋鸡之乡”,长顺绿壳鸡蛋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位于广顺镇高堡村的贵州省胡智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禽肉蛋重点民生保供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在黄埔区和工作组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增加自动化养殖生产线,现在存栏有20万羽青年鸡和35万羽产蛋鸡,绿壳鸡蛋等产品进入了大湾区市场。”该公司总经理胡铁生表示,今年拟申请资金支持,增加两条更大的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后,可新增20万羽产蛋鸡。
“放心,我来当好推销员。”郭海鹏鼓励企业,要对未来发展前景抱有坚定信心。
随着粤黔协作不断深化,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广顺镇多元发展特色农业,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当地农村群众也成了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有了两个孩子,我一直带在身边,舍不得丢在家里,干脆回家找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在基地实现就业的小慧告诉新快报记者,她爱人也在这里上班,月收入5000元,“压力是有的,但是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
扩产提能 做大做强“致富鸭”
“一天销售1000只左右,逢五一、十一,每天(能卖)2000-3000只。”在贵阳街头,一家开了30多年的“老字号”但家香酥鸭店,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排队购买,店长许大姐说,“一年四季24小时不打烊,过年都不关门。”
走进长顺县但家食品有限公司(下称“但家食品”)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屠宰后的鸭子经过腌制、炸制和包装后,一只只色泽金黄、香气四溢的香酥鸭,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的门店。受到食客欢迎的“但家香酥鸭”,不仅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更是带动农户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致富鸭”。
“我们和农户合作养鸭,保底收购。”但家食品总经理池远林对新快报记者说,公司落户长顺县白云山镇凉水村以来,采取“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大批农户就业,参与樱桃谷鸭养殖,累计带动数百户村民增收,“今年,有更多人有意向和我们合作。”
据粤黔协作长顺小组介绍,2021年以来共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1660万元,有力支持但家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其中760万元用于扶持养殖项目,另外900万元用于扶持企业建设但家食品产业园厂房,切实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目前产业园正在安装生产设备,屠宰厂、熟食加工厂预计今年5月投入运营。”池远林说,今年还计划启动家禽集贸中心的建设。新厂投产以后,随着产能提升,预计新增1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需要扩大养殖规模,可以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养殖增加收入,为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2025年我们计划继续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用于建设香酥鸭肉制品加工生产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动更多村集体和农户增收。”郭海鹏说。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校对:吴习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