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深圳科创新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创新源”)公告称,因内部控制、财务核算、商誉减值测试以及成本归集方面存在问题,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深圳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这家2017年登陆创业板的企业,上市以来利润波动不断,正面临毛利率下滑、资产负债率上升等挑战。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根据决定书,科创新源主要存在4项主要问题。科创新源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授权管理不当,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公司2021年至2023年未按照年报披露政策核算收入并结转成本,导致收入成本跨期。在2021年至2023年商誉减值测试过程中,公司存在关键假设设定与历史数据差异较大等问题,商誉减值测试不审慎;2021年至2023年未对某子公司废料相应成本进行单独核算,相关成本全部由完工产成品承担,不符合相关规定。
深圳证监局表示,上述情形反映科创新源在公司规范运作和财务会计核算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因此决定对科创新源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对上述问题负有主要责任的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周东,时任财务总监刘军、杨进伟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科创新源回应称,本次监管措施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公司将积极整改并按要求报送整改报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针对相关情况,新快报记者多次致电公司董事会秘书处,均未获接听。
去年资产负债率上升
科创新源成立于2008年,主要业务为高性能特种橡胶密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可应用于通信、电力、汽车、半导体等领域。
2017年底,科创新源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上市当年财报显示,2015年-2017年,科创新源营收净利逐年上升。不过,上市第二年,公司业绩就出现了“变脸”。2018年,科创新源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12.66%;但归母净利润仅为4430.53万元,同比下降31.00%。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即使在业绩“增速高光期”,2015年-2018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也在逐年走低,分别为51.23%、50.38%和 47.80%和40.36%,背后是通信业务降价压力、新业务盈利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
2019年-2020年,公司利润波动较大。其中,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71.07%;2020年情况则相反,扣非净利润回升,归母净利润却出现下降。到了2021年-2022年,受原材料和期间费用上涨影响,科创新源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累计扣非亏损达5249.17万元。
2023年,科创新源实现营收5.59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545.71万元,开始扭亏。但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虽增长至5.9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至1067.29万元,小幅下降2.39%。这两年,科创新源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公司期间费用较此前出现降低。
需指出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新源毛利率进一步降至21.9%,相较于上市以来大幅腰斩。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至42.3%,较去年年底的36.14%出现上升,偿债能力弱化。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