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开门红”业绩即将公布。数据显示,太平洋人寿、新华保险今年一季度的总保费收入均取得增长。然而,在主力产品切换、预定利率调整的“炒停售”影响下,业内对2025年“开门红”整体业绩预期不佳。分析指出,上市险企新单保费或有所承压,总保费呈现分化。
两家险企去年同期保费基数较低
保险业素有“开门红,全年红”的说法。有券商分析师指出,2018年-2022年,行业1月原保险保费占比达24.2%,上市险企一季度新单保费占比均超全年的三分之一。
与往年不同的是,五家A股上市险企中,目前仅有新华保险和中国太保发布了保费收入公告,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今年暂未披露月度保费收入情况。具体来看,今年1月-3月,新华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32.18亿元,同比增长28%;太平洋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1002.15亿元,同比增长9.3%。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实现保费收入增长的背后是去年同期的低基数,2024年一季度新华保险和太平洋人寿的保费收入分别下降11.7%和5.4%。
从行业整体的情况来看,“开门红”正呈现收缩预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7万亿元,同比下降2.2%,结束前两年的增长态势。
作为多家险企的重要市场,广东地区的保费情况可大致窥见公司的经营情况。记者获得的业内交流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广东人身保险行业15家中、大型险企中有9家公司的总保费同比下降,降幅从1%到40%不等。在新单保费方面,有10家险企的保费收入同比下降,其中5家同比下降超50%。
预计新单保费承压
一位保险代理人向记者表示,一般保险公司对“开门红”的投入大,其间收获的保费为全年的“成绩”定下基调。2025年“开门红”紧跟预定利率调整,主力产品由以往固定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转变为浮动收益的分红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以及自身收入预期等方面因素均给投保带来影响。
据了解,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人身险行业下调预定利率,普通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在两年内由3.5%降至2.5%。有关产品停售前,多家公司加大对定价利率更为敏感的储蓄型保险的销售力度。
上市险企今年一季报将于4月下旬陆续公布。在业绩前瞻中,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险企的总保费收入需要综合考虑新单和续期的影响,续期方面,由于有历年同期期交保单的支撑,预计各大上市险企续期保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新单保费则由于产品切换及去年预定利率的调整或有所承压,总保费或有所分化。
华创金融团队表示,考虑预定利率下调、代理人“报行合一”及结构优化,上市险企整体一季度NBV(新业务价值)增速或高于10%左右。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