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日金融监管总局下发《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5版)》(下称“2025版‘负面清单’”),针对保险“报行合一”、储蓄险责任设计等划出多条新“红线”。
连续5年发布“负面清单”
记者梳理发现,监管部门2021年起连续发布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每年的内容数量分别为73条、82条、90条、94条、103条。2025版“负面清单”共新增9条内容,其中5条是“报行合一”的有关要求。例如,交费期间10年及10年以上的长期险,预定附加费用率集中在首年或前两年,与实际情况相悖;银保渠道部分保险期间和缴别下,佣金手续费比例较高,产品设计审慎性不足;备案材料中未列示总预定附加费用和总可用费用水平等。
据了解,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导致实际费用超出了产品报备时的水平,而费用高企是虚假费用、虚假投保、虚假退保等问题的根源。2023年8月以来,银保渠道、经代渠道逐渐推行“报行合一”。去年以来,太平洋人寿四川分公司、工银安盛人寿辽宁分公司等均因未执行备案的条款或费率被罚。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表示,“报行合一”政策有望在包括代理人渠道在内的全渠道推行。此后,在无法单纯通过强激励做大业务规模的情况下该如何看待和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成为当前保险公司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万能险加保规则不清晰引争议
2025版“负面清单”还针对产品责任设计新增了“红线”,所涉产品多为储蓄型保险。具体来看,年金保险、两全保险比照增额终身寿险的增额形式设计;万能保险追加保费条款描述不清晰,欠缺管理机制,产品设计的审慎性不足。
记者注意到,2024年,长城人寿、和谐健康、中汇人寿等险企调整万能险追加保费规则的消息引发关注,其中有的计划调高追加保费门槛,有的直接宣布暂停追加保费。今年4月11日,瑞众人寿公告称,决定暂停10款万能险追加保费的业务。
一位代理人向记者指出,万能险追加保费作为一种灵活的投资方式,虽具备收益潜力等优势,但也存在多重风险,包括条款理解难度大、追加规则不透明等。部分消费者在万能险“无限追加”的营销影响下投保,后来计划追加保费时才发现受到限制,预期和现实的落差容易引发消费纠纷。在该代理人看来,2025版“负面清单”意在规范险企的上述问题,减少由此引起的争议。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负面清单”成为监管部门产品报备管理的重要抓手,从长期来看有望不断提高人身保险行业产品供给质量和优化人身险负债结构,促进人身险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