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年来广州不断提升供水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实现从“放心水”到“优质水”的飞跃。4月25日,新快报记者走进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实地探访广州大道智慧供水服务厅、老旧小区供水改造项目及北部水厂,近距离感受广州在智慧供水、民生服务及先进制水工艺方面的创新实践。
场景一:智慧服务厅
水质情况线上线下公示,50项用水业务实现线上办理
广州大道智慧服务厅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365号,该服务厅依托5G网络,整合党建宣传、业务办理、互动体验等功能,市民通过智能终端即可完成水费缴纳、报装申请等超50项业务线上办理。
“其实我们现在所有的供水业务都实现了全程的网上办理。”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公关客服部副部长区毅介绍,智慧服务厅除了提供日常业务办理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是公示水质情况,并与市民实现交流与互动,让市民更好地了解广州的供水服务和自来水的供水流程。
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在2012年率先在全国实行供水水质指标全公示。记者在智慧服务厅见到,大厅中有一根大柱子是水质公示环形屏,实时公示供水全过程关键节点的水质数据,让水质安全更加公开、透明,增强市民用水信心。除了在线下服务大厅能实时查看水质情况,在线上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的官网也可以查询到出厂水、管网水、用户终端水几种不同维度的水质公示数据。广州还率先在全国首创了可以通过定位查询周边管网人工检测的当月数据,让用户喝明白水、放心水。
场景二:居民用水
供水服务到终端,再也不用深夜储水了
在越秀区梅花路40-44号、50-54号,记者了解了“供水服务到终端”工程的惠民成效。这些建于2000年前的无物业楼宇,曾因管道老化饱受水压不稳困扰。2020年实施改造后,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与政府共同出资更换供水管网,加装智能加压设备,并建立专业化维保机制,实现“水压稳、水质优、有人管、有人修”。
记者在梅花街街坊何伯位于9楼的家中见到,厨房与卫生间的水龙头出水稳定,水压足、水流大,水质清澈。何伯表示,改造后24小时都能用上稳定水流,再也不用深夜储水了。居民用水的安全性、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街坊邻居们都十分开心。
据了解,“供水服务到终端”工程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和供水企业共同承担,用户无需出资。截至2024年,这项惠民工程累计完成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超14.2万户,提升约43万人的用水质量。
场景三:5G智慧水厂——北部水厂
坐拥亚洲最大单一膜处理车间,纳米级过滤技术保障水质安全
行程最后一站来到国内采用膜处理先进工艺的最大规模5G智慧水厂——北部水厂。记者参观了亚洲最大的单一膜处理车间,了解到其以纳米级过滤技术保障水质安全的工艺优势。
记者了解到,单一膜处理车间中的膜柱的内部构造,为一条一条的超滤膜丝,膜丝表面分布了许多微孔,孔径为0.05微米,是头发直径的1500分之一。经过砂滤后加压的水从膜丝的外侧通过微孔进入内腔通道,通过膜丝微孔的截留作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杂质包括藻类、细菌、病毒等都被隔离在膜丝外侧,去除率达到99.99%,从而实现水的深度处理。在饮水台,记者品尝了新鲜的超滤膜出水,水清澈透明、口感纯净、无异味。
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建设管理中心技术部部长,北部水厂党支部书记、厂长区永刚向记者介绍,北部水厂一期拥有60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广州约150万人的用水需求,有效破除广州北部地区供水瓶颈。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预计在今年年底进行投产试运行。“二期一阶段投产后,我们的产能将增至90万立方米/日的供水能力,服务能力将增至200多万人口。”区永刚透露,水厂二期投产后,将会运用一些先进的AI技术,提升水厂的运营与管理能力。
据悉,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始终致力于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用水”这一民生实事,紧抓时代机遇,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智慧赋能变革,未来将持续推进智慧化建设与民生工程,为市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的供水保障,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廖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