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新生命的降临,本是家庭幸福的起点,可对于重庆市巴南区的小鑫鑫(化名)一家而言,刚满月的孩子竟被诊断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8个月大的她,以稚嫩之躯与眼癌展开殊死搏斗。专家提醒,儿童眼部疾病不容忽视,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孩子的未来。家长务必重视儿童的眼部健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24年3月,刚满月的鑫鑫在一次偶然的换衣过程中,被家人发现瞳孔中泛着不寻常的白色光泽。仅仅两天后,鑫鑫的右眼突然肿胀起来,鑫鑫的父母急忙带着她前往重庆市的一家大型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后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建议摘除右眼。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医生告知他们,这种眼癌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可能危及生命,而且治疗费用极为高昂。此后,他们不断奔波于重庆的各大医院之间,寻求救治的希望。鑫鑫7个月大时,她的父母找到了爱尔眼科医院重庆特区副总院长袁洪峰教授。
眼癌是儿童眼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病变局限于眼球内,随疾病进展可突破眼球,经视神经蔓延至颅内或经血液远处转移,危及生命。
为了尽可能保住鑫鑫的左眼眼球和视力,甚至挽救孩子的生命,袁洪峰经过反复斟酌,决定采取个性化综合治疗。和鑫鑫父母充分沟通后,采取全身静脉化疗,加上局部予以左眼眼底检查及经瞳孔温热疗法,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扩散以及杀灭癌细胞的治疗目的。
在鑫鑫父母四处求医的半年时间,鑫鑫左眼里1个瘤体已变为2个瘤体,需要紧急治疗,不可再耽误。好在经过综合治疗的及时,鑫鑫左眼肿瘤的病情得到控制;而右眼明显萎缩,已无视功能,为避免肿瘤远端转移,从而危及生命,袁洪峰教授建议右眼球摘除手术,此时的鑫鑫父母已完全了解这个眼肿瘤带来的危害,接受了右眼摘除的手术治疗方案。
然而,鑫鑫的家庭正面临着双重困境。一边是爷爷因意外受伤,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另一边是小鑫鑫不幸被诊断出患有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压得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在这样的艰难时刻,来自“眶护光明”公益基金的帮助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这个家庭的希望之路。
“眶护光明”公益基金是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联合爱眼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的医疗救助项目,旨在为眼肿瘤及眼眶病患者(包括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肿瘤、眼眶骨折、眼眶炎症等)提供及时的救助和规范的治疗。这次,该基金决定全额资助小鑫鑫的手术治疗费用,不仅为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减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为鑫鑫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24年12月,一场关乎生命与希望的手术在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紧张而有序的开展中,袁洪峰亲自操刀,为鑫鑫成功实施了“右眼球摘除术”。术后,鑫鑫的恢复情况良好,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右眼球及切除的视神经断端均未发现肿瘤细胞。
尽管鑫鑫仅有8个月大,命运却无情地夺走了她的右眼。希望鑫鑫的故事能够成为一记警钟,提醒每一位家长:务必重视儿童的眼部健康,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瞳孔泛白,也就是“白瞳”,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个明显症状,但该病发病较早,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早期不容易发现。袁洪峰介绍,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白瞳症(猫眼)、斜视、视力下降和眼球充血等。早期可通过眼底检查或B超发现。对于高危人群开展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对有遗传可能的新生儿早期开展眼底筛查,可有效提高早期患者的诊断率,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叶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