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19日至20日,2025年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聚焦“人工智能与技术经理人”主题,汇聚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投融资机构、服务机构等各领域专家,融合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共同探讨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大会设置主题活动、高峰对话、资源对接、清单发布、签约揭牌等板块,包含2025年大湾区创新生态大会主场活动、“K说联盟,寻迹广州”主题活动、“粤鄂同行,新质共赢”主题活动、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盟会议、大院大所系列活动——成果转化精准对接活动等系列活动。
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揭牌
“要把中国技术经理人看作是中国未来科技转化市场上的血液,目前技术经理人已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建国表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技术经理人将达到10万-15万人的规模,特别是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技术、经营、法律、财务精通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将达到5万人以上,面向未来,建立全国性技术经理人行业协会等平台势在必行。
大会期间,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正式揭牌。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发起成立,经过特批已在广州完成实体化注册。作为全国首个以实体化、市场化模式运作的成果转化合伙平台,它以“AI+产业链情报+全国协作网络”为核心驱动力,借助“湾创成果转化”小程序,构建起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体系,开创“技术经理人合伙制”这一崭新模式,打造“全国需求、全国解决”的开放式成果转化枢纽,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加快成果转化进程。
“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旨在为技术经理人提供更多的业务场景和工作机会,确保技术经理人有活干、有场景,推动技术经理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表示,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致力于建立技术经理人能力分级分类评价标准,与来自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共同参与了技术经理人分级教材的编制。从科研助理的潜心钻研,到项目经理的统筹规划;从技术经理人的精准对接,再到科创合伙人的战略引领,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将构建起一套全周期培养、生态化赋能的技术经理人职业成长体系。
作为大湾区科技服务改革的标杆性机构,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将持续深入探索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全新范式,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与机制,助力中国科技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共建国家级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型孵化载体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学研深度融合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路径。大会现场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知识城基地运营签约仪式。广州广华科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黄埔中心总经理邢宝伟共同签署战略协议。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是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打造的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跨产业的全国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知识城基地(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知识城基地)作为大湾区国创中心的核心支撑平台,致力于构建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引进和培育高成长性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成为科技创新孵化与创新产业落地的首选载体和高端载体示范平台。
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作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的产业科技大数据平台,首创“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的创新服务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服务资源、专业的服务团队以及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在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双方以大湾区国创中心知识城基地运营签约为契点,打造国家级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型孵化载体,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孵化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采写: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马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