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4月28日,广州市白云区方圆实验小学以“数智领航·师生共长:全域应用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了广州市信息技术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优秀基地学校成果示范展示交流活动,全方位展现了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
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范本
活动在白云区教育局副局长何美丽、广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罗航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何美丽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需,方圆实验小学作为广州市智慧教育标杆校,其探索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她强调:“技术赋能的核心在于‘应用为王’,要通过技术重构教学关系、激活学生内生动力、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罗航副馆长高度评价方圆实验小学的实践成果,认为其“以点带面”推动了广州市智慧教育生态建设,并希望全体教育同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做到三个“深化”:一是深化数智技术应用,推动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二是深化师生协同发展,构建“教学相长”的新型教育关系;三是深化全域资源共享,打通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赋能教学全域应用实践手册”发布
活动现场,方圆实验小学正式发布《方圆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全域应用实践手册》电子书。该手册涵盖语文、数学、科学等全学科案例。 校方表示,希望以一本手册为起点,推动优质资源跨校际、跨区域流动,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教育新生态,为教育均衡提供“方圆方案”。
方圆实验小学校长助理简子洋老师以《数智领航·师生共长:全域应用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了主题汇报,系统梳理了学校信息技术赋能教学的探索历程与成果,为现场专家、教师阐述了“高频互动、高阶思维、高效学习”三高教学策略的实践路径。
随后,现场还进行了多节课例展示。如数学课《年月日》,教师用数据驱动个性化探究,提升学生思维可视化程度;美术课《美妙多变的线条》则使用了AI技术激活学生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写作课《毕业赠言》,尝试用技术赋能撬动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
方圆实验小学常务副校长刘晓亮说,技术赋能的本质是“人的解放”,全域应用的终极目标是“生态共建”。学校未来将继续通过高频互动、实时反馈、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让教师从“经验依赖”转向“数据决策”,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双重跃升。
采写:新快报记者邓善雯 通讯员 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