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尽做好梦”“延续好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真的不只是“梦”,它可以“如你所愿”,助你“梦想成真”。
4月29日,新快报记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采访了解到,坐落于合作区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一项类脑计算技术就能管理你的睡眠,甚至还能帮你“做个好梦。”
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国内外首家成建制、成体系、全链条开展类脑智能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该院院长张旭表示,类脑研究是脑科学非常重要的新分支,它基于脑运作的原理研究智能科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院落地横琴后,在认知神经网络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突破,其中类脑计算技术被应用于脑机接口、处理脑电编码的信号。脑机接口被运用于医学领域,对失明、失语、偏瘫的病人进行调控,也可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睡眠问题。
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脑机接口技术中,神经调控研究平台可以采集和收集数据,通过算法得到不同的特征值,运用特征值解码大脑的状态。当你兴奋难眠时,活跃的脑电波就会被精准捕捉,通过神经闭环的调控,引导你的大脑进入静息状态,让你睡个好觉。当你看了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在你入眠后,通过回放在观影时的脑电波,在梦中,你就可以成为电影中的角色,做自己的“英雄”。
当记者问及如果一个长期饱受失眠困扰,每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甚至需要依赖安眠药才能入睡的患者,用了这个产品能否改善睡眠时,工作人员的回答是肯定的。工作人员手持这项头环样式产品表示,患者戴上它就能够在设备的引导下,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设定状态中,这种训练不仅帮助患者快速入睡,还显著改善了他的情绪状态。
据介绍,这套产品的应用需要专业人员的引导训练、需要患者充分理解和有效执行。产品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实时监测脑电波,给予患者更实时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通过训练实现自我调节。因此在团队研究人员看来,脑机接口技术的关键,一方面是在于如何尽可能提高脑电信号的识别精度,另一方面是通过多模态的信号识别,借助AI算法来融合“解码”,综合实现“意念”操作设备的效果。
张旭院长表示,“脑机接口”作为人类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在未来,研究院会坚持研究类脑智能,也会注重将研究转化成技术,“让技术融入市民生活,更好地服务民生,赋能产业”。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