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5年5月22日,南沙水乡婚俗文化馆在东涌风情街正式开馆。该馆由南沙区文化馆与非遗传承人黎月欢合作共建,集中展示岭南水乡婚俗文化,推动非遗活态传承。
当天,“囍承·新生——南沙水乡婚俗文化馆揭幕礼”盛大举行。作为南沙区首个以水乡婚俗为主题的非遗文化馆,既是非遗保护的“囍承”,更是文化创新的“新生”。未来,这里将成为集展览、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文化地标,让传统婚俗在当代续写新篇。
礼启新章,非遗保护再添里程碑
开馆仪式上,广州市南沙区文化馆馆长廖勇在致辞中表示:“南沙水乡婚俗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馆的建立不仅是对传统的保护,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创新实践。”
现场,南沙水乡婚俗非遗传承人黎月欢讲述了疍家婚俗的百年变迁,从“艇为轿、水为媒”的独特仪式,到如今融入现代元素的新中式婚礼,让观众感受到非遗的鲜活生命力。
文化馆内设有沉浸式婚礼情境剧体验区,生动再现水乡婚俗场景。未来,该馆还将开展学术研讨、非遗培训等活动,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缘定绣球,五大仪式点亮传统
记者看到,活动通过签约、揭幕、聘书颁授、书法赠礼、抛绣球五大仪式,展现传统与创新的交融:
签约合作:南沙区文化馆与非遗传承人黎月欢签署保护协议,将南沙水乡婚俗文化馆列为分馆,强化非遗活态传承机制;
红绸揭幕:七位嘉宾共同为文化馆揭牌,象征多方合力守护文化根脉;
顾问赋能:广东省粤台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理事长陈婉玲、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南沙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宝华受聘为顾问,未来将开展婚俗文化研究与教育推广;
墨宝赠馆:书法家吕耀荣题写“喜承婚俗千年韵,乐启南沙万象新”,寄托对文化馆的美好期许;
绣球定缘:互动环节重现传统“抛绣球”,吸引年轻群体参与,让非遗“破圈”传播。
沉浸式剧场,打造文旅新体验
位于东涌风情街的场馆首创“情景式剧场化”运营模式。游客可参与抛绣球招亲、体验完整婚俗流程,或在“囍事大厅”参与出阁礼等互动环节。
南沙水乡婚俗文化馆首次公开“水乡版”新中式婚礼特色仪式,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有机融合。
黎月欢馆长诠释“新中式婚礼·水乡版”独特魅力,它包含三大特色环节:开面礼以“半涌盈盈半涌红”描摹新娘梳妆意境;牵手礼融入“同饮南沙水,情定大湾区”的在地情怀;合卺礼则用“合作无梗”的谐音梗增添时代趣味。这些设计既保留传统婚俗内核,又赋予水乡文化新的叙事语言。
黎月欢介绍,文化馆以“有媒、有教、有囍、有福”为核心架构:通过说媒服务与交友俱乐部搭建婚恋平台;开展大妗姐培训促进女性就业;策划新中式婚礼推动甜蜜经济;以民俗活动传递幸福文化。其中“大妗姐培训”项目已累计培养专业婚庆人才超200名。
黎月欢特别提及馆内珍藏的三个水乡婚俗故事——跨越二十年的化妆师奇缘、船头盆花的含蓄婚恋信号、承载姐妹情的“渡水饭”,生动展现南沙婚俗文化的温度。
据悉,该馆已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文旅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将定期举办婚俗文化节、非遗手作体验等活动。黎月欢表示:“我们正以‘有容乃大,软硬兼施’的态度,让传统文化可触摸、可感知、可传承。”
薪火相传,学术分享赋能非遗未来
文化分享会上,陈婉玲以《从疍家婚艇到新中式婚礼》解析婚俗变迁,李宝华提出“继续教育为非遗造血”的创新路径,摄影家陈志远则通过镜头揭秘水乡婚俗的美学密码。
活动尾声,经过培训的学员获颁传统婚俗执礼师结业证书;首批服务点牌匾授予云浮、番禺、东莞、深圳、韶关等地;成立大妗哥协作组、囍业互动协作组、推广协作组等,推动非遗传承更全面,更专业的发展。
南沙正以创新姿态守护婚俗文化的“根”与“魂”。这座依水而建的文化馆,不仅承载着疍家人的浪漫记忆,更将书写非遗传承的崭新篇章。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毅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