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年来,青少年体态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驼背、高低肩等问题与自己如出一辙,不禁担忧疑虑:不良体态会遗传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骨外科主任兼脊柱外科主任江晓兵教授指出,不良体态不会直接遗传,但遗传因素可能增加风险,而家庭环境与生活习惯的影响更为关键。通过早期筛查、科学运动和环境优化,完全可以预防和改善家族性体态问题。
脊柱侧弯等体态问题部分的确与遗传相关
江晓兵指出,严格来说,不良体态本身并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但某些可能引发体态问题的先天因素确实具有遗传倾向。他举例说明,如先天性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可能受遗传影响,间接增加不良体态风险;关节过度松弛、肌张力异常或足弓发育异常,可能由基因决定,导致体态控制能力差;某些遗传性疾病可能影响姿势控制(如肌营养不良症)。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筛查,青少年可通过运动训练和姿势管理有效预防。
不过,江晓兵特别强调,这些先天因素只是增加了潜在风险,并非必然导致不良体态。他形象地比喻:“遗传因素就像一颗种子,但能否发芽生长,取决于后天的环境条件和生活习惯。”
“有样学样”,家庭习惯的“隐形传递”更关键
在谈到后天因素时,江晓兵表示,家庭环境对体态的影响往往比遗传因素更为显著。他解释说,儿童天生具有模仿本能,会“有样学样”,不自觉地复制父母的坐姿、站姿等行为模式。临床上经常遇到父子或母女出现相似的体态问题,这更多是行为习惯的“代际传递”而非真正的遗传。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看诊,结果一检查,发现自己的体态问题更严重。年幼的孩子会无意识模仿父母瘫在沙发上看手机、翘二郎腿的样子,这是一种镜像学习。我曾接诊过一个10岁颈椎反弓的小患者,后来发现他父亲也有同样的问题。”江晓兵说。
另外,现代家庭普遍存在的运动不足问题也是重要诱因。核心肌群力量薄弱、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都会显著增加不良体态的发生风险。他特别指出,不合适的家具配置,如过高或过矮的学习桌椅,往往是导致青少年体态问题的“隐形杀手”。
打破不良体态“隐形传递”
对于如何预防和改善家族性体态问题,江晓兵给出了专业建议。他主张将儿童体态筛查纳入常规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定期检查。在家庭干预方面,他推荐全家人共同参与运动训练,如游泳、瑜伽等能有效改善体态的运动项目。
江晓兵特别强调环境改造的重要性,建议根据家庭成员的身高特点配置合适的家具,同时建立良好的姿势习惯。他总结道:“体态问题重在预防,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完全有可能打破不良体态的代际传递。”
江晓兵提醒,不良体态的“遗传”本质是先天倾向+后天习惯的共同作用。即使有遗传因素,大部分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和行为模式也能有效矫正,不应过分责骂孩子。如果发现明显的体态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许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