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6周早产仅1100克重的宝宝,经过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后救治成功并提前出院;地贫女孩11年后终于等来技术成熟,用上了妹妹半相合的脐血;13名先心病新生儿通过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获得救治……2025年5月23-24日,第六届广东省脐带血大会在顺德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专家首次披露了我国脐带血临床应用领域的重大突破:成功实施国内首例采用自体脐带血作为体外循环管路预充液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机制探索;脐带血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患儿生存率超99%。这些创新成果标志着我国脐带血临床应用水平迈上新台阶。
26周早产儿奇迹康复,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早产儿并发症成效明显
为了要生一个孩子,明仔妈妈花了14年的时间。终于在39岁时,她如愿怀上了孩子。然而,由于是高龄产妇,再加上曾经做过宫颈锥切手术,妊娠26周多时,羊水破了,医生初步估计这个孩子保不住,让他们做好流产准备。
“我告诉医生,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全力以赴保住孩子。”想起那段跌宕起伏的经历,明仔妈妈泪流满面。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明仔顺利出生,但只有26周的他生下来只有1100克重,各种早产儿的并发症让他的生命危机四伏。从极度的幸福跌入绝望的深渊,明仔妈妈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一切的转机来自明仔爸爸一个明智的决定。即便是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产前,明仔爸爸还是主动与广东省脐血库联系要求储存孩子脐带血。“我们是比较早就了解到自存脐血的优势,当时想的是给孩子的未来留一个保障。没想到孩子生下来24小时就用上了,帮助孩子度过了早产儿并发症的鬼门关!”
据中山市博爱医院产科护长邓惠玲介绍,当时博爱医院参与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杨杰主任牵头的“应用自体脐带血输注干预早产儿并发症”的多中心合作项目。明仔十分幸运,成功入组。孩子的脐带血成功采集后,通过绿色通道送到广东省脐血库进行处理,24小时内又回输到宝宝体内。回输自体脐血后,原计划至少要3个月才能出院的宝宝,在第63天就顺利出院了。
如今3岁的明仔平时吃得好、睡得好,很少生病,还十分聪明可爱。明仔爸爸还幸福地在透露:太太现在又怀上了双胞胎,他们还会为宝宝存储脐血,还呼吁其他有条件的爸妈们也给孩子储存脐血。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生儿科宋小燕介绍,自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干预早产儿并发症”多中心合作项目于2019年3月启动,广东省内共有12家医院携手参与,共入组早产儿153例。历经严谨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自体脐带血能够显著降低早产儿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接受自体脐带血回输的早产儿发育迟缓发生率明显降低,这表明自体脐带血回输在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方面具有潜力,并且有望改善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的结局。该项目的卓越研究成果已被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收录,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已规范开展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脐带血回输治疗工作,正致力于进一步深入探索自体脐带血回输治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的相关机制和潜力,为更多患儿带来希望。
冻存11年,妹妹的脐血终于帮了地贫姐姐
一位韶关地贫女孩的爸爸特地从韶关来到现场分享。他的女儿欢欢自2010年确诊为重型地中海贫血开始,每2~4周一次的输血排铁治疗坚持了14年之久。
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发病率第一的单基因遗传病,广东地区6个人中就有1个人携带地贫基因,地贫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输血排铁治疗,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想要根治地中海贫血的唯一方法,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2013年小女儿出生,欢欢爸妈立即储存了妹妹的脐带血,想着用妹妹的脐血救姐姐。但经过配型才知道,妹妹和脐血与姐姐的只是半相合。虽然当时全相合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十分成熟,但在半相合的脐带血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困境。直至去年,他才知道已经可以用半相合的脐血移植。终于,来自妹妹的这份脐带血,在广东省脐血库冻存了11年后终于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移植到欢欢体内。目前,欢欢的血液指标已经恢复正常,摆脱终身输血排铁的困局,到明年便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届时欢欢将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
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刘四喜介绍,该院自2016年开始做半相合移植,到目前为止,地贫患者应用半相合移植的案例接近900例,生存率超过99%,其中95%以上病例都应用了脐带血辅助单倍体移植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通过这些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脐血库就像是生命银行,而脐带血就是我们存在生命银行中的一个健康保证。”刘四喜呼吁大家应重视脐带血的储存。
13名先心病患儿通过脐带血自体回输获救治,未来或有更多可能
“全球脐带血应用已超9.5万例,我国突破4万例。覆盖血液系统疾病、罕见病、神经系统疾病、新生儿先心病等多个领域。”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委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方建培教授介绍。而广东省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的脐带血回输心脏手术,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
据介绍,开展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手术,为了避免患儿血液被过度稀释带来手术风险,常常需要在体外循环管路中预充100ml左右的成人异体血制品,但新生儿血容量小、免疫脆弱,输成人异体血易引发感染、溶血甚至器官损伤等风险。因此,广东省人民医院先心病团队另辟蹊径,首创先心病外科“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该院于2024年8月30日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以自体脐带血作为体外循环管路预充液的新生儿先心病外科手术,目前已有13名患儿成功通过这项“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获得救治。
据介绍,与传统技术相比,“脐带血自体回输技术”具备三大核心优势:一是规避异体输血导致的免疫排斥反应和疾病传播风险;二是不依赖血站供血,减少输血经济负担;三是富含干细胞,显著改善手术预后。该技术填补了国内脐带血在先心病外科领域的应用空白,更开创了围术期血液资源应用和管理的新模式。
专家表示,近年来,自体脐带血的应用探索不断深入。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治疗领域,在脑瘫、孤独症、婴幼儿脑损伤等疾病的治疗实践中,部分患儿在接受自体脐带血治疗后,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疗效,展现出该治疗方法的潜力与希望。这不仅为患儿及其家庭带来了曙光,也为医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注入了信心。截至2025年4月,广东省脐血库出库量已达5880份,成功救治4215例患者。未来,随着自体冻存、基因编辑等新技术突破,脐带血这一生命资源将打开再生医学的更多可能。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黄钊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