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敏仪
肇庆四会市人民医院派驻富川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支医护士
2025年6月1日 星期日 多云
在医疗帮扶的征程中,每一份专业技术的传递,都是为基层呼吸健康筑牢防线的基石。作为呼吸科护士,我带着肺功能检测与支气管镜检查的专业技能,奔赴富川开启帮扶之旅,用实际行动为当地患者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也见证着基层呼吸诊疗能力的点滴蜕变。
初遇挑战:摸清呼吸诊疗“症结”
初到富川医院呼吸科,我迅速深入临床一线。通过观察发现,当地在肺功能检测方面,存在操作流程不规范、参数解读不准确等问题,许多潜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无法得到精准的肺功能评估;而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更是刚刚起步,护理团队对检查前的患者评估、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缺乏系统经验 ,设备的使用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些现状,让我深刻意识到此次帮扶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精准帮扶:规范流程提精度
针对肺功能检测的薄弱环节,我从基础理论入手,共开展理论课程2次,培训人员16人次,系统讲解肺功能检测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不同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在实操环节,我将检测步骤拆解细化,从仪器的校准、患者的体位摆放、呼吸指导,到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进行一对一指导。为了让护士们更好地掌握参数解读,我收集整理了大量典型病例,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大家理解不同疾病在肺功能检测中的特征性表现。
在短期的培训中,学员基本掌握肺功能检查操作技能,部分年轻护士能独立规范完成检查并准确判读报告,检查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操作规范率从培训前的0%提升到60%、质控识别由0%提升到60%。
培训后,呼吸科医护人员对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有更深入认识,检查项目临床开展频次增加,为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显著提升,越来越多患者能够及时获得准确的肺功能评估报告。
支气管镜检查:全流程护航保安全
在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帮扶中,我围绕检查全流程展开工作。检查前,我指导护士如何详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做好术前宣教,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术中,我现场示范如何默契配合医生操作,包括器械传递的规范、患者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术后,重点强调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要点。同时,我协助科室建立了支气管镜检查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在一次支气管镜检查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紧急情况,护理团队凭借扎实的培训基础,迅速配合医生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这不仅增强了团队的信心,也标志着当地支气管镜检查护理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长效传承:播撒呼吸健康希望
帮扶工作接近尾声,但我深知,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才是关键。我与当地护理团队建立了线上交流群,定期分享呼吸科护理新知识、新技术,随时解答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协助科室制定了肺功能检测和支气管镜检查护理的长期培训计划,鼓励年轻护士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今,富川医院呼吸科的护理团队已能独立开展肺功能检测和支气管镜检查护理工作,诊疗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这段富川帮扶时光,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旅程。我将继续关注富川呼吸科的发展,与这里的同仁携手,让更多患者畅享自由呼吸,为基层呼吸健康事业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