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从材料上看还是比较清晰的,明确指出了作文就是围绕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来进行阐发,跑题的可能性比较小。材料也明确地指出“我们”可以是几个朋友、一个家庭,也可以是班级、国家还可以是整个地球。这就为考生的发挥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不可能脱离集体孤独地存在。在《我与我们》这样一个标题下,可以讲述许多温馨的故事,可以抒发诸多动人的情感。
考生既可以在“我们”的视野中进行宏大叙事,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抒发厚重的家国情怀,也可以关注生活中的琐碎事件、生活点滴,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
大千世界无限丰富也无限复杂,在“我与我们”的关系中,只要稍加留意,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选题。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个人情感,讲好故事是写好这篇作文的有效手段之一。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中,嵌入生动精彩、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尽管教材给人们规定了一套写作范式,但每一篇作文都是由一个具体的考生完成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学识、兴趣、特点千差万别。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是把文章写好的先决条件。只要情感是真实的,故事是动人的,“小我”也是值得肯定的,一味追求“主流”“宏大”反而有可能陷入空洞而吃力不讨好。
当然,在“我与我们”的叙事中,无论是宏大命题,还是着眼社会上一些公序良俗,或是关注生活点滴,最后都应该提炼出真善美、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主题。命题没有给出文体限制,不管使用什么文体,最后都应该体现价值说服这一层次。尽管社会上客观存在着多元异质的价值观,但一个社会总有一些公众普遍认同的、共同接受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它构成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显著标志,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比如尊老、爱幼、孝悌,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个性表达、观点创新无论如何都不能突破这些价值共识。
文 | 羊城晚报评论员 林如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