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树浓荫系乡愁,一方石凳话家常。”为活化乡村公共空间,守护村民情感记忆,广州市驻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茶阳镇工作队”)于6月30日正式发起"榕树头记忆焕新"公益募捐行动,拟为群丰村大富自然村标志性“榕树头”区域实施微改造,打造兼具文化传承与实用功能的乡村休闲空间。
在大富自然村,一棵苍劲的百年古榕静静伫立。这里被称为“榕树头”,是村民世代议事、纳凉、节庆团聚的文化地标,也是村民心中的“精神客厅”,还是游子梦里的乡愁坐标。然而,岁月冲刷下,“榕树头”逐渐失去往日光彩,杂草丛生、设施老旧,雨季泥泞难行,既影响村容村貌,更制约乡村文化活力。
乡村的根脉在文化,文化的温度在共享。为留住这份珍贵的乡愁记忆,驻茶阳镇工作队经实地调研,联合群丰村“两委”制定“低成本、高参与”微改造方案,计划通过发动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募捐筹集5万元资金,拟于2025年8月启动改造,以“小而美”的改变激活乡村文化基因,让百年古榕再次成为孩童嬉戏的乐园、长者心中的港湾、游子归乡的灯塔、乡村文明的窗口。
铲除杂草、硬化地面及铺设透水砖、添置供长者休憩的石凳、石桌、打造展示村史民约、传承议事传统的文化宣传栏、垃圾桶+绿化补种……“守护榕树记忆,共建和美家园”,驻茶阳镇工作队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书,努力汇聚爱心力量,共同守护文化根脉,关爱农村留守群体,带动和美乡村建设,与村民携手共绘“榕树头”新画卷。
附:爱心倡议书
守护榕树记忆,共建和美家园
——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倡议
尊敬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乡村的根脉在文化,文化的温度在共享。在梅州大埔县茶阳镇群丰村大富自然村,一棵苍劲的百年古榕静静伫立。它荫蔽过代代村民的休憩时光,聆听过游子离乡的殷殷叮咛,见证过村庄变迁的点点滴滴。这里,是村民心中的"精神客厅",是游子梦里的乡愁坐标——我们亲切地称它为 "榕树头"。
然而,岁月冲刷下,"榕树头"逐渐失去往日光彩:
●场地坑洼泥泞,雨后寸步难行
●石凳残缺不全,老人休憩无处落座
●杂草杂物堆积,文化空间日渐凋零
为留住这份珍贵的乡村记忆,驻茶阳镇工作队联合群丰村"两委"发起 "榕树头微改造"行动,力争以"小而美"的改变激活乡村文化基因:
精打细算的改造计划
项目内容 |
改造意义 |
预算(元) |
场地清理硬化 |
铲除杂草、硬化地面及铺设500㎡透水砖 |
39,000 |
添置石凳/石桌 |
安装3套休憩设施,让长者有座可依 |
3,000 |
文化宣传栏 |
展示村史民约,传承议事传统 |
6,000 |
垃圾桶+绿化补种 |
改善环境,点缀乡土植物 |
2,000 |
总预算 |
50,000 |
我们的特色与承诺
●村民共建模式: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清理、绿化维护,让每分善款放大价值
●文化留痕设计:保留古榕议事功能,宣传栏记载村庄百年故事
●全流程透明:资金使用通过 "广益联募"平台及村务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您的一份善举,三重价值
守护文化根脉:让百年古榕延续乡村记忆载体
关爱留守群体:为老人孩子提供安全活动空间
赋能乡村振兴:以"微改造"示范带动乡村宜居建设
您的一份善举,让百年古榕再次成为:
孩童嬉戏的乐园,长者闲话的暖处
游子归乡的灯塔,乡村文明的窗口
期待您伸出援手,扫描以下二维码,献出您的爱心,与村民携手共绘"榕树头"新画卷!
广州市派驻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
2025年6月27日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通讯员 陈琅乾 刘诗丽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