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在驻梅州市大埔县光德镇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组团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赋美于瓷”实践团队应光德镇人才驿站邀请再次走进大埔,就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建设与大埔县博物馆、大埔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及部分陶瓷企业开展调研对接与数字化素材采集活动,加速推进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建设,助力推动大埔陶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调研收集素材 专业赋能数字博物馆建设
光德镇素有“中国青花瓷之乡”的美誉,陶瓷也是其支柱产业。近年来,陶瓷销售呈现断崖式下跌,产业发展亟须创新升级。2023年,借助团省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契机,驻大埔镇工作队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团队引入光德。
大埔陶瓷数字博物馆是由光德镇人才驿站、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团队首倡,与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合建的乡村传统技艺类虚拟数字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光德陶瓷烧制技艺为主要内容,集中展示大埔陶瓷的文化、器型、工艺与创新之美。
此次调研中,驿站专家团队首先探访了位于光德镇澄坑村的陶瓷古道遗址,拍摄记录了约有百年历史的古道凉亭“九一亭”的现存遗迹,拜访本地制瓷世家、工艺美术大师等历史见证人,通过摄录口述历史的方式,为充实“青花瓷脉”中光德展厅的陶瓷人生活丰富了史料佐证。
在大埔县博物馆,团队进行了素材拍摄,双方一致同意未来在博物馆实体藏品数字化与史料互通方面加深合作与沟通。团队还赴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梅州市亮鑫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采集了企业陶瓷代表作品数字化素材,为数字博物馆提供造型纹样数据库底层数据资料。
打造引才聚才机制 探索政府高校合作新路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赋美于瓷”团队的引入是大埔县传统陶瓷产业开启数字化创新之路的关键,也是人才对于乡村振兴关键作用的一次生动体现。在大埔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大埔县人社局副局长刘志达介绍了 “柔性引才”的各项措施、“免费梅州”优惠政策及与高校的项目合作情况,他希望团队继续在人才驿站引才聚才机制下,吸引更多大学生投入大埔陶瓷产业创新中,为大埔陶瓷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更多新动能。
据介绍,“赋美于瓷”团队应邀进驻人才驿站以来,光德镇协助解决交通住宿、场地导览、收集志书材料等实际困难,陪同深入田间地头为企业把脉问诊,借助高校在超高清视频拍摄、微纪录片制作、企业形象与代表作品新媒体推广、研学线路与课程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聚焦大埔陶瓷从生产、销售到出海的全路径史料挖掘与影像记录,通过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搭建虚拟数字博物馆并全网传播,全面提升大埔陶瓷的文化附加值。未来数字博物馆还将集成数字展陈与在线交易功能,实现将数字博物馆从初期“文化展示”转化为企业“产品销售”的功能转型。
驻大埔镇工作队表示,该项目不仅将为大埔镇传统陶瓷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将为高校与政府搭台共同助力乡村非遗产业化抱团转型,并提供长效运维服务开拓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任倩妮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