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广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正式发布《广州市智能建造补充定额子目(试行)》(以下简称《补充定额》),为智能建造设备装备推广应用提供造价支撑。10类建筑机器人的租赁价格信息公布。其中,贴砖机器人与管桩焊接机器人施工子目为全国首次发布,成为广州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标志性突破。
10类机器人纳入定额体系 两项子目全国首发
此次发布的《补充定额》覆盖地面整平、抹平、腻子涂敷、打磨、贴砖、管桩焊接等10类建筑机器人,以及智能顶升集成建造平台(工业化造楼机),共涉及33个定额子目。其中,贴砖机器人与管桩焊接机器人施工子目为全国首次发布,成为广州在智能建造领域的标志性突破。
为配合定额落地,广州同步公布了10类建筑机器人的租赁价格信息,构建起“租赁价格+专项定额”的双轨制计价体系。这一创新模式将有效解决智能建造新技术、新工艺在工程计价和造价管控中的难题,为项目应用提供清晰指引。
试点项目显成效 工效提升成本下降
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广州已推动27个试点项目应用建筑机器人,涉及建筑规模达600万平方米。实践数据显示,地面整平、抹平、地砖铺贴等机器人的整体工效是传统人工的2倍以上,施工费用较传统工艺降低超10%,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降本”的目标。
这些机器人主要替代建筑施工中“危、繁、脏、重”的工作环节,在缓解建筑工人短缺压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施工质量与安全水平。例如,管桩焊接机器人通过自动化操作减少人为误差,贴砖机器人则能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施工标准化程度。
政策持续加码 助力产业体系升级
广州已通过选取试点项目、明确应用场景等方式,加速建筑机器人的实际落地。系列政策形成合力,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智能化转型,为广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定额体系的完善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应用智能建造技术的积极性,预计未来广州建筑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从地面、墙面施工向更多细分领域拓展,推动建筑业进入智能化发展的快车道。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实习生 谢颖琪 通讯员 祝健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