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受重视程度正不断攀升。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整治内卷式竞争,到6月修订出台反不正当竞争法,最终在7月中央财经委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了“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释放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新信号。同月,《求是》发表了标题为《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文章,其中提到,“新兴行业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与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不同,当前一个突出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深陷其中”。
随着政策层面“反内卷”持续发力,相关上市公司“反内卷”主题行情火爆,截至昨日,自6月23日反弹启动以来,稀土永磁、光伏设备、钢铁板块指数最高涨幅均超15%,新能源汽车和水泥板块指数均超10%,远超同期大盘上涨的5%。市场的热度也引领研究机构对“反内卷”概念股高度关注,7月以来,券商、期货发布的关于“反内卷”主题的相关研究报告已约有300篇。
政策背景
抵制劣币驱逐良币
政策加码“反内卷”
所谓“内卷式”竞争是指,企业在存量市场中通过简单的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份额,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资源浪费和低效发展,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目前内卷的行业越来越多,从过去的产能过剩较集中的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到现在已发展到光伏、新能源车等新兴制造业,而在阿里、美团、京东开启外卖“三国演义”之后,内卷的趋势甚至已经扩散到了服务业。反内卷是为了避免低效竞争、促进健康发展、保护劳动者权益、防止资源浪费以及推动创新发展。
有财经人士表示:“如果全社会都持续内卷,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企业利润越来越低,最终通过薪资反映到每一位老百姓身上,让每个人都不敢花钱,最终进一步强化通缩。”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各行业的内卷会容易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些竞争激烈的领域,而新兴产业、创新型产业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两会焦点话题。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时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这是“内卷式竞争”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第四次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明确将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强化反垄断监管执法、提升投资并购审查效率,参会企业涉及风电、汽车、快递、互联网平台等多个行业。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及企业自身转型等方式,光伏、钢铁和水泥等众多行业积极响应反内卷。
行业反应
强化自律意识,维护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中央“反内卷”信号密集释放,汽车、钢铁、光伏、水泥和煤炭等行业等纷纷行动起来,纷纷强化自律意识,维护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光伏
“反内卷”行情带动九成个股上涨
光伏行业是2025年“反内卷”的核心战场。7月3日,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强调,要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缓解行业“内卷式”竞争,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引导企业签署自愿控产自律公约,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具备技术迭代能力的企业,也正通过发展N型电池、BC电池等高效技术路线,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竞争。多晶硅是光伏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光伏行业“反内卷”的持续发酵,硅料价格出现明显上涨,7月18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报45850元/吨,创下该品种上市以来新高。
从A股行情来看,“反内卷”主线持续发酵。时隔4年,光伏产业链重新站到市场C位。6月23日自行情启动以来,截至上周五(7月18日)收盘,光伏板块578只个股中530只上涨,占比超九成。其中涨幅榜龙头有欣灵电气、东材科技、*ST新元和新亚电子等涨幅均超60%。而紧密跟踪中证光伏产业指数的深市规模最大的光伏ETF最新规模达24.71亿元,创近半年新高。
从业绩来看,所属光伏板块的企业由于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行业“内卷”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例如,主营业务包括火电、风电、光伏等供应和服务的上海电力,预告2025年中期净利润19.20亿元,增幅44.73%。主营半导体、新能源光伏等业务的TCL科技预计净利润中值19亿元,同比增长91%。TCL科技表示,驱动业绩向好的核心是半导体显示业务,净利润超4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不过,TCL科技的另一大核心主业新能源光伏,由于受产品价格下跌及存货减值的影响,预计亏损最高达13.5亿元,影响了公司整体业绩。
同样面临业绩挑战的还有多晶硅龙头通威股份,7月15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约为-49亿元至-52亿元。对于亏损的原因,通威股份表示虽国内外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行业供需失衡状况仍未显著改善,各环节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同一天,硅片和组件龙头隆基绿能公告,预计亏损为24亿元到28亿元。光伏企业竞争环境惨烈,这显示出“反内卷”的迫切性。
●周期板块
迎来“反内卷”红利期
上周五(7月18日)“反内卷”主线再度发酵,周期资源股爆发。其中,稀土板块领涨,中色股份等多股涨停;锂矿方向表现亮眼。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无论是军工,还是新兴产业,比如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风电、消费电子、家电等,都离不开稀土。7月10日,北方稀土、包钢股份均发布公告拟提高第三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中信证券分析称,稀土行业供需格局有望迎来拐点。从已预告中期的业绩来看,横店东磁以10.5亿元的净利润领跑,同比增长63.6%。北方稀土以9.6亿元紧随其后。
作为“反内卷”的另一重头——钢铁行业,中国已连续29年稳居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第一位。为摒弃“内卷式”竞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此前曾召集18家头部钢铁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同加强自律,采取控产量、降库存等做法,从“各打算盘”的地方博弈到“全国一盘棋”的协同发展。
而在企业端,中国宝武、鞍钢集团等头部钢企则完成了多次重组。同时,同属周期性板块的煤炭,高温天气叠加“反内卷”政策的持续发酵,煤炭板块兼具高股息、高分红特征配置价值凸显。煤炭ETF(515220)当前规模超60.96亿元,较年初增长超120%。
在“反内卷”预期加持下,A股市场6月23日反弹启动以来,截至7月18日,钢铁板块43只个股中有41只区间录得上涨,占比超95%。其中柳钢股份涨幅达74.64%居榜首。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进行了加仓,申万宏源证券、聚鸣同源私募基金等新进成为柳钢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此外,三钢闽光、包钢股份和华菱钢铁等涨幅均超20%。截至目前,已有24家上市钢企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多家公司业绩预喜。
●水泥
行业利润增长 逾半数公司依然破净
“反内卷”是近期水泥行业的重要关键词,在经历多年需求低迷后,水泥行业迎来阶段性转机。工信部2024年10月首次提出水泥能效达不到基准水平以上的产能不能作为产能置换。近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明确将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能利用率,促进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山东、四川两水泥大省汛期错峰生产正在落地。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水泥产量同比下滑1.4%,稳价的同时量下滑幅度大幅少于市场预期的10%。
近日,多家水泥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同时提到了行业“反内卷”带来的效果。其中,华新水泥净利润为10.96亿元至11.32亿元,同比增长50%到55%。华新水泥指出, “反内卷”“稳增长”的倡议下,水泥产品平均售价同比上涨。塔牌集团预计净利润为4.07亿元至4.52亿元,同比增长80%至100%。塔牌集团表示,受益于行业“反内卷”、超产管控等政策红利以及在保障性住房、基建复苏等支撑下,水泥需求降幅收窄,并且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行,明显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冀东水泥预告净利润亏损1.2亿元–1.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06亿元,同比减亏。天山股份预计净亏损8亿元至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亏损34.14亿元,亏损额同比收窄。
从二级市场来看,近期水泥板块成交活跃度提升。据同花顺数据,截至7月18日收盘,自6月23日以来,A股水泥行业指数上涨超10%,21家上市公司区间全部上涨,其中四方新材、三和管桩、海南瑞泽和四川金顶涨幅超20%。值得一提的是,半数以上水泥股市净率低于1倍,如金隅集团、天山股份、冀东水泥、海螺水泥等。其中金隅集团市净率为0.4倍,每股净资产3.91元,最新股价为1.57元。东兴证券研报认为,市场剧烈竞争下的优胜劣汰叠加“反内卷”等各项政策落地,共同发力加速建筑建材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加速行业供给端优化。这将进一步巩固优秀和龙头公司发展和成长的确定性,带来估值修复和业绩弹性。水泥行业“反内卷”政策的火速落地带来行业更好的供给端优化。
●汽车
告别赔本赚吆喝 反内卷与出海提质增效并行
2025年以来,针对汽车行业内存在的“内卷式”竞争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及整车企业已陆续作出回应。进入6月,“反内卷”相关行动已初步落地,17家车企首批发表声明,承诺缩短供应商账期,将支付账期控制在60天以内,被视作为推进汽车行业反对“内卷式”竞争迈出扎实一步。数据显示,2025年1—5月,汽车行业收入41283亿元,同比增长7%;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汽车行业利润率4.3%,处于偏低水平。乘联会数据显示,在汽车行业产业链总体单车收入从2017年的29.4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33.7万元的情况下,产业链单车利润却从2.3万元下滑至1.5万元,2025年前5个月产业链单车利润更是下滑至1.4万元。
告别赔本赚吆喝,反内卷与出海提质增效并行,才是中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7月16日,国常会定调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指出要着眼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该产业领域出现的各种非理性竞争现象,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业绩方面,已公布中报预告的汽车行业公司中,冰火两重天。业绩增幅居前的有安凯客车,实现净利润1500万元至2100万元,同比增长106.67%至189.34%。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客户订单增加带来的销售增长。汉马科技预计扭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净利润同比增长119.67%。广汽集团预告净利润为-18.2亿元至-26亿元,这是广汽集团近十年来的首次半年度亏损。江淮汽车净利润亏损6.8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股价方面,自6月23日以来截至7月18日,海马汽车、上汽集团、北汽蓝谷等7只个股涨幅均超10%。
机构布局
部分内卷行业被机构买入的个股
1.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重点领域)
通威股份:全球高纯晶硅龙头,受益于行业产能调控,2025年一季度获多家机构增持或新进,其中包括全国社保基金118组合和光伏ETF。
隆基绿能:光伏组件龙头,2025年一季度中央汇金持仓和香港中央结算加仓。
2.钢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典型行业)
华菱钢铁:特宽厚板龙头,受益于唐山限产政策,近一个月股价涨超20%。
海螺水泥:水泥行业龙头,错峰生产推动价格回升,社保、险资长期持仓。
3.新能源汽车/锂电行业(内卷竞争激烈)
宁德时代:储能+动力电池龙头,通过技术迭代应对价格战,机构持续买入。
赣锋锂业:锂矿龙头,近期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较6月底58400元/吨低价涨超20%。
4.煤炭/电解铝行业(产能调控重点)
中国神华:煤炭龙头,受益于产能调控政策,中国证金、汇金长期重仓。
云铝股份:电解铝企业,通过绿色转型应对内卷,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保基金118组合持仓、高毅资本新进持股。
(数据说明:以上个股均来自近期政策解读及机构研报分析,不作为投资推荐)
专家观点
“反内卷”投资机会
主要是前期跌幅较大的行业
“反内卷”政策指引下,哪些行业或产业链有望迎来竞争格局改善?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反内卷”涉及行业的投资机会,主要是之前跌幅比较大的行业,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这一波‘反内卷’行情的背景,是相关行业要求大幅降产能,破‘内卷’,防止打价格战”。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分析,“反内卷”政策红利或将向三类领域倾斜:其一是具有规模壁垒的基础工业领域;其二是需要持续创新的高技术产业;其三是关系民生的重要服务业。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本轮“反内卷”站位更高,覆盖面更广,协同性更强。各方对“反内卷”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防范各领域“内卷式”竞争都可能被纳入政策考虑的范畴,更强调政策引导、行业自律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