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聚焦品质教育,赋能高质量发展”,近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下称“岭南职院”)召开品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展现阶段性育人成果。会上,该校校长劳汉生系统阐述了以“品德+素质”为核心的品质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思路(简称“品质教育”)。他表示,这一理念以“把学生当完整的人来培养”为核心,突破了传统教育“重技能轻素养”的局限,提出“不仅教本事,更教做人;不仅看成绩,更看担当、温度、审美与实干”的育人新范式。
德育铸魂:在真实场景中点燃精神火种
据介绍,岭南职院“品质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指向,本质上是聚焦核心素养、融合五育价值、指向终身发展的全人教育范式。
“德育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让孩子在真实生活里看见自己的‘光’。”岭南职院用实践印证这一理念。2022级学生小南(化名)的成长轨迹便是典型案例: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他在2023年获评“广东省‘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优秀实践队员”,更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走进乡村,用亲身经历为寒门学子解读资助政策,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更多人心中生根。
这样的德育浸润在岭南职院比比皆是。在思诚书院的红色文化基地里,学生化身“讲解员”,在革命先辈的故事中感受“家国”二字的重量;“诚信考场”内,无人监考的约束下,学生用一张签名表许下“对自己选择负责”的承诺;宿舍夜谈会上,辅导员倾听学生吐槽“人际焦虑”“就业压力”,用温暖的话语传递关心和支持……
智育提质:以问题导向锻造实践能力
“智育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教孩子‘解决问题’”的理念推动着岭南职院教学模式的深度变革。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着为社区老人开发“防诈骗小程序”;会计课中,账本从虚拟数字变为小微企业的“税务优化方案”;课堂形式更从“教师讲、学生听”升级为“问题驱动+团队协作+成果落地”,学生组队调研、分析数据、形成方案,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岭南职业创新性全面推行“5+3”人才培养模式,即师生组建真实创业项目团队,体验5种职业角色(营销、研发、生产、人事、经理5种角色),配备3方导师(由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创业导师组成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这种“接住生活问题”的智育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智慧。
体育强魄:在挫折教育中培育坚韧品格
体育不是跑断腿,而是让孩子“摔倒了还想爬起来”。岭南职院的“吉尼斯”体育挑战赛趣味体育与竞技项目并存,既设排名激励,更重过程体验。足球场上,学生曾捧回“省长杯”冠军,也试过在决赛失利后卷土重来再夺冠;篮球课上,师生关注的不是比分,而是“为何不传球给队友”的团队意识,是“输球后是否鼓励队友”的包容精神。这种“抗挫力”培养,让学生在汗水里学会坚持,在协作中懂得担当。
美育润心:在生活感知中厚植文化自觉
美育不是画画弹琴,而是让孩子“看见生活的美”,岭南职院的“广绣工作坊”与“英歌舞工作坊”正是这样的美育课堂。
学生跟非遗传承人学广绣,从抱怨“针脚太细扎手”到绣出木棉花挂窗前,忽然读懂“细腻的美”;练习英歌舞时,日复一日的坚持,成就了在全国大学生美育成果展上夺冠的瞬间。学生创作的乡村振兴主题绘画、校园生活微电影,既是审美创造,更是价值观念的生动表达。美育实践传承了技艺,也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增强自信。
劳育立身:在实践淬炼中涵养劳动情怀
劳育不是干活儿,而是在实践中让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据了解,岭南职院依托校内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起了“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的劳育体系。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参与产品加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护理专业学生在医院实践中掌握基础护理操作,培养“严谨细致”的职业态度。2024-2025学年,学校还修订了《劳动教育》管理办法,为2024级新生开设“衣、食、住、行”专劳融合必修课,校园“劳创集市”上,设计服务、非遗服务、生活服务等多元展示,让劳动教育从“课堂”延伸至“生活”。
品质教育的精髓,在于打破五育边界,以“立德树人”为逻辑主线实现深度融合。其终极目标,是培养既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素养,又有高尚道德情操、卓越创新能力、健康身心品格、深厚人文素养与强烈劳动意识的“完整的人”。岭南职院校长劳汉生表示,“教育最美好的样子,是培养出‘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完整的人。学校品质教育探索,不仅为新时代高校育人提供了鲜活样本,更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以品质塑魂,以五育赋能,方能培育出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王淦 李鑫
图片: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