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协作、加强两地医疗协作,7月23日-25日,黔南疾控中心领导班子和各县市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赴广州开展东西部协作交流学习活动并举行结对协议签约仪式。两地表示,将按照合作框架协议,深入扎实推进党建共建、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科研合作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地疾控事业共同发展。
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的宏大画卷中,黔南工作组以“黔南所需、广州所能、协作共赢”为指引,架起粤黔医疗帮扶的连心桥。从医疗机构结对共建到技术空白填补,从硬件改善到人才培养,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医疗帮扶从“输血”跨越到“造血”,为黔南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健康动能。
结对全覆盖
织密医疗帮扶网,筑牢区域健康基石
“以前看大病要跑几百公里,现在县医院就能治,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黔南独山县患者王阿姨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医疗条件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背后,是黔南工作组推动的结对帮扶网络持续织密的成果。
2024年以来,黔南工作组锚定“国考指标”精准发力,推动广州42家医院与黔南67家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实现黔南12个县(市)医疗帮扶全覆盖。这张覆盖城乡的医疗协作网,成为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的“主骨架”。
在结对帮扶的推动下,黔南医疗机构等级实现历史性突破。2025年,惠水县人民医院、瓮安县人民医院、独山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综合医院,福泉市中医医院、瓮安县中医院通过评审成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等级的提升,不仅是牌子的变化,更是诊疗能力、管理水平的全面跃升。”独山县人民医院院长说,这意味着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年均减少跨区域就医人次超2万。
结对帮扶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医院等级上,更渗透到基层医疗的“神经末梢”。通过“一院带一县”“专科帮专科”的精准模式,广州医院将管理经验、诊疗规范“打包”输送到黔南。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独山县人民医院签约构建医联体专科联盟后,每月选派专家驻点指导,帮助完善18项核心制度,规范30余个病种诊疗路径,使该院门诊病历合格率从65%提升至92%。
人才育新机
构建“传帮带”体系,激活本土医疗动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黔南工作组深谙此道。在医疗帮扶中,他们跳出“短期支援”的局限,构建起“专家下沉+人才上升”的良性互动机制,让“输血”与“造血”同步发力。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广州已累计选派257名医疗专家赴黔南开展帮扶工作,其中65名专家帮扶时间超一年。这些专家不仅是技术的传播者,更是人才的培育者。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的模式,他们为黔南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本土化医疗队”。
荔湾区医疗专家在龙里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时,发现当地脊柱外科技术薄弱,便手把手带教年轻医生。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到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ID),专家们将国际领先技术的操作要点、并发症处理等知识倾囊相授。如今,龙里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已能独立完成这类手术,累计为200余名患者解除病痛,该技术填补了当地多项空白。
白云区医疗专家则把目光投向了荔波县人民医院的急诊领域。针对急性脑梗塞救治短板,他们引入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技术(新指南),开展专项培训12期,培养出15名能独立操作的本土医生。这项技术使当地急性脑梗塞患者救治时间缩短40%,救治成功率提升至85%。
除了专家下沉,“人才上升”通道也在畅通。黔南每年选派骨干医生赴广州进修,2024年以来已有120余名医生在广州市属医院完成3-6个月的系统培训。贵定县人民医院医生张丽在海珠区医院进修后,将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带回当地,已成功开展手术30余例,让群众免于长途奔波。
资源强根基
从硬件改善到能力共建,惠及民生暖人心
医疗帮扶的深度,更体现在资源的精准下沉与学科的持续发展上。黔南工作组通过争取协作资金、撬动社会资源,让优质资源真正流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从“硬件援建”到“能力共建”的质变。
在资金投入上,2024年黔南工作组投入2346万元用于医疗领域,其中100万元升级黔南州急救医疗信息化系统,让120调度响应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8分钟;2025年又争取700万元,用于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血液透析室建设,目前已有3个投入使用,每月为200余名患者提供服务,人均就医成本降低600元/月。
社会力量的参与更添助力。在工作组牵线下,2025年广州某医疗器械公司向惠水县医疗卫生领域捐赠价值2145万元的医疗设备,涵盖体外自动除颤仪、床旁监护仪、超声诊断设备等,支持惠水县全域医疗设备提质达标,推动当地医疗水平均质化发展;广州科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向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捐赠3台价值420万元的设备,向惠水县中医医院捐赠价值160万元的全自动化生化仪,让基层医院的检测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资源的注入推动了学科专科的集群发展。惠水县人民医院在广州专家帮扶下,建成多个省级重点专科,对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能力提升50%;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专科产科,新建精神科,肿瘤防治中心挂牌运营,推动门诊人次同比增加37.86%,三、四级手术量同比增加30.58%。
结对出成效:促进两地疾控系统一体化协同发展
在广州市疾控系统的支持下,黔南疾控系统在疾病防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健康教育、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领域得到了大幅提升,其中慢性病管理、艾滋病监测、健康教育工作均位列贵州省前三名,成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2个,州级科研项目1个,新技术16项,科普作品斩获全国大奖,1个健康传播品牌项目获评“全国十大健康传播品牌”。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当地疾控系统的“软实力”,更让健康知识走进千家万户,为助推黔南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23日,黔南卫生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黔南工作组综合部部长张晓在两地交流座谈会上表示,两地将以此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两地医疗协作,加强两地互访交流,深化人才“传帮带”机制,着力打造本土医疗骨干团队;进一步创新医疗协作模式,复制推广更多广州先进医疗技术,推动健康管理服务向乡村振兴一线延伸,助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在黔南落地生根,为粤黔协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出更大贡献。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陈泽佳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