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成为关乎国家未来的重要民生课题。然而,当前市场上假冒伪劣近视防控产品屡见不鲜,不仅无法起到防控效果,更可能加剧视力恶化。长沙10岁男孩小俊(化名)配戴假冒多点离焦镜后,半年内近视度数飙升100度,暴露出非正规验配的严重危害。在此背景下,爱尔眼科联合行业多方发起“三正规”倡议——呼吁选择正规机构,承诺提供正规来源,倡议采用正规产品,为乱象丛生的近视防控市场注入规范力量。
这一行动,不仅整合行业资源、推动标准化建设,又以科学防控为核心,通过构建从验配到管理的全流程保障体系,为公众提供可信赖的视力健康守护方案。其背后,更是推动近视防控从“粗放”向“精准”转型的行业担当,为守护青少年明眸点亮了规范化之路。
家住长沙市的小俊,今年10岁,正在读小学四年级。半年前,常常“看不清黑板”。“眼镜店的工作人员给孩子验光后说‘孩子右眼150度近视,左眼100度近视’。”母亲当即便花了数百元钱为孩子选配了某品牌的多点离焦眼镜。
可谁想,小俊配戴眼镜后仅过去半年时间,总说“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还频繁揉眼睛,有时候还说“眼睛痛”。起初,母亲只以为孩子用眼过多导致的视疲劳。直到有一次,母亲为孩子擦拭眼镜时惊奇地发现,遍布镜片的光学焦点缺了一部分。于是,她觉得这副多点离焦眼镜可能是“假冒产品”。
今年7月,小俊与母亲一同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经医生及视光团队全面检查,确认小俊的近视度数在半年内增至右眼250度、左眼200度,涨幅达100度。
“孩子在配戴多点离焦镜的情况下,如果平时没有过度用眼,那么在半年里近视度数涨了100度,确实超出了正常范围。”长沙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专科主任温龙波博士表示,尽管家长在眼镜店为孩子验配的“多点离焦镜”从外观上看不出问题,但“几百元钱就买到某品牌的多点离焦镜,应该是不太可能的。”他建议,对镜片作专业检测。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视光事业部品质管控部主任文峰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发现,小俊母亲从眼镜店购买的某品牌多点离焦镜,不仅离焦区域设计与正品存在差异,而且光学参数不达标,属于假冒伪劣产品。
针对小俊的眼部状况,医院为其重新验配了正规多点离焦镜,并由温龙波制定个性化用眼方案,叮嘱家长监督孩子控制用眼时长、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定期到院复查。
实际上,被假冒多点离焦镜“坑”的,远不止小俊母子两人。“现在的离焦镜市场,确实存在假冒产品,且很多消费者仅凭肉眼根本辨不出产品真伪。”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VCC部高级渠道管理主管孙新全表示,假冒的离焦镜不仅起不到近视防控作用,反而会因为光学参数错误,加速近视度数的增长。“所以,消费者在配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来源的正规产品。”
专家指出,如今,部分商家打着“治愈近视”“降低度数”的旗号,销售来路不明的护眼仪、治疗仪;一些机构用不专业的验光设备,给孩子们随意配镜;更有甚者,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假冒伪劣的角膜塑形镜、功能性镜片……这些乱象,不仅浪费了家长的金钱和精力,甚至可能对孩子的视力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基于此,今年6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依视路陆逊梯卡集团、蔡司光学近视管理中心等共同发起“规范近视防控联合倡议”——“近视防控,呼吁选择正规机构,承诺提供正规来源,倡议采用正规产品!”
据了解,近年来,爱尔眼科通过利用自身服务网点多、服务人群体量大的优势,对旗下数百家机构、数千名医生的近视防控案例进行持续跟踪、检验、考核,确保每位医生都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近视防控方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