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夏季来临,糖尿病患者们的生活方式和进食模式会有所调整,高温也可能会对他们的运动量、睡眠质量甚至情绪产生影响,从而引起血糖波动,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力功能,使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性疾病包括带状疱疹的侵袭。”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曹筱佩教授在科普采访中提到,酷暑时节带状疱疹患者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到的“慢性病患者安全度夏”问题高度契合。
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生蛇”,与其他皮肤病不同,这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数据显示,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我国每年的带状疱疹病例数可能超过600万例。带状疱疹不仅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让患者感受到剧烈的疼痛,甚至还会对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困扰。
数据显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风险比一般人可高达60%。糖尿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升高,且神经痛更为严重和持久。
曹筱佩指出:“大多数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常情况下可以和我们和平相处,但当我们机体的免疫力变弱时,病毒就会被激活,导致疾病发生。高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易发,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当糖尿病伴发带状疱疹时,往往症状更重、病程更长,治疗起来更加棘手,而且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一些神经病变,带状疱疹病毒会加剧神经病变进展,疼痛感可能会更剧烈。另一方面,带状疱疹的存在也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作息、饮食、情绪,让血糖控制更加困难,也增加糖尿病其他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
曹筱佩温馨提醒“糖友”,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增强体质和抵抗力、预防感染性疾病最基本的措施。与此同时,积极接种疫苗也十分关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行之有效的方式。在糖尿病的管理指南中也推荐糖尿病人群尤其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接种常见的病毒感染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谭美红主任医师指出:“社区有很多中老年居民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免疫力、抵抗力进一步下降,感染性疾病也容易在慢性疾病基础上叠加发作。比如,糖尿病患者在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更容易发作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短期内心梗风险增加68%,脑出血和中风风险增加78%。所以对于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更加重视疫苗的接种和预防,特别是带状疱疹疫苗的接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一环。今年,广东将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提升年”,重点打造“30分钟接种圈”,城乡全覆盖,方便就近接种,让服务更均等可及。同时试点医生开“疫苗处方”,把预防接种融入日常诊疗,让医防联合服务更融合深入。
“今年4月开始,我们社区在内的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面启动免疫规划医防融合服务流程,临床医生在诊疗中主动评估患者健康状况,针对慢性病、免疫功能低下等高风险人群开具疫苗健康处方,将预防服务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形成‘治疗+预防’的双重保障。”谭美红表示。
谭美红提醒,当慢病患者处于病情稳定阶段,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在接种疫苗之前要和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疫苗的保护效果、保护时长以及接种禁忌和安全性。”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