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疫苗行业价格战引发震荡:北京市政府采购三价流感疫苗报价5.5元/支,低于一杯奶茶价格;二价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采购价27.5元/支,较2022年万泰生物329元中标价暴跌91.6%。这场由价格战引爆的行业震荡,背后是供需失衡、同质化竞争与政策挤压的叠加效应。中国疫苗行业协会11月19日紧急发布倡议,严禁以低于成本报价竞标。行业人士认为,自律仅是第一步,行业需从“价格厮杀”深层转型至“价值创新”才能真正走出困局。
1
多款疫苗出现降价潮
疫苗行业的价格战并非某种疫苗,而是覆盖了几乎所有主流品种。
HPV疫苗领域的价格战激烈程度尤为突出。2022年,万泰生物的二价HPV疫苗“馨可宁”中标价为329元/支,沃森生物的同类产品为246元/支;但到了2025年,山东省政府采购中,沃森生物的二价HPV疫苗报价已降至27.5元/支,万泰生物在广东省清远市的中标价也仅为29.5元/支。九价HPV疫苗的竞争同样白热化:2025年6月,万泰生物国产九价HPV疫苗获批上市,定价499元/支,仅为默沙东进口九价疫苗(约1320元/支)的38%;作为默沙东国内独家代理商,智飞生物随即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出“打一送一”活动,折算后单针价格降至900元左右。
流感疫苗市场的价格战更是“触底”。2024年5月前,国内四价流感疫苗采购价约为128元/支,三价疫苗普遍在60元/支。但2024年5月,国药集团率先将四价流感疫苗价格降至88元/支,华兰疫苗、科兴、金迪克等企业马上跟进。今年9月,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三价流感疫苗在北京市政府采购中报出5.5元/支的历史最低价,直接击穿行业心理底线。
带状疱疹疫苗、23价肺炎疫苗等品种也未能幸免。2025年3月起,内蒙古、山东、广东等地的带状疱疹疫苗推行“打一赠一”;23价肺炎疫苗在江苏省采购中,科兴生物和沃森生物以25元/支的价格中标,较此前200元/支的市场价暴跌87.5%。
有疫苗专家直言,价格战没有赢家。当疫苗跌到“奶茶价”,企业失去的不仅是利润,更是持续创新的能力。
2
“内卷”实质上是供需失衡、同质化竞争的后果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疫苗行业的“内卷”并非偶然,而是供给端产能过剩、需求端增长乏力与政策端结构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
供给端,过去五年资本涌入让赛道拥挤,同质化竞争加剧。多数技术路线相似,上市即陷入红海竞争。以13价肺炎结合疫苗为例,辉瑞曾独占市场,近年沃森生物、康泰生物等企业同类产品获批,目前国内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超10款。流感疫苗领域,多家布局在研品种,包括高剂量流感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等。此外,狂犬疫苗生产商超10家,带状疱疹在研超20家。
产能过剩进一步激化竞争。2024年,行业产能利用率为89.7%,但智飞生物重庆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康希诺上海mRNA基地一期产能1亿剂/年。有证券机构指出,供需关系逆转,行业已转向存量博弈。
需求端增长乏力。一方面,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致儿童疫苗市场萎缩;另一方面,“疫苗犹豫”现象加剧。中疾控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人群流感疫苗平均接种率不足4%,远低于欧美50%水平。智飞生物2025年半年报8次提及“疫苗犹豫”,将其作为市场困境核心原因之一。
政策调整挤压自费疫苗市场。2025年11月,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中国政府采购网数据显示,2025年国家免疫规划HPV疫苗采购量1544.65万支,覆盖约772万适龄女孩。此政策重创依赖自费HPV疫苗的企业:智飞生物代理的默沙东九价HPV疫苗2025年上半年批签发量同比降76.8%,四价HPV疫苗批签发量归零。
3
价格战引发企业业绩承压与创新能力萎缩
价格战的冲击迅速传导至企业业绩。平安证券研报显示,按照SW行业分类,2025年前三季度,疫苗板块实现营收253.37亿元,同比下降40.4%,实现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下降89.37%。
2025年前三季度,A股14家疫苗企业中有1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其中万泰生物、百克生物、智飞生物3家由盈转亏。行业龙头智飞生物的业绩下滑最为显著,交出十年来最差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76.27亿元,同比下降66.53%;净利润亏损12.06亿元,同比下降156.86%。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分别为128.14亿元、202.46亿元,分别占总资产的27.62%、43.64%,显示出不小的销售压力。万泰生物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5.04%,至亏损1.73亿元;百克生物净利润-1.58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44亿元。此外,康泰生物虽然没有亏损,但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93.74%,仅为1162.49万元。
业绩下滑和价格战给研发带来巨大压力,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减少。沃森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减少23.12%,至2.16亿元;华兰疫苗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减少36.43%。在行业专家看来,研发投入的减少必然形成恶性循环。缺乏创新的结果是,行业只能在低水平竞争中越陷越深。
更令人担忧的是质量风险。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在倡议中明确指出:“低于成本的报价可能导致企业压缩生产环节投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
4
行业自律、创新与国际化
是破局之路
国内疫苗行业正深陷内卷困局,企业与行业组织从自律、创新、国际化三个方向探索突围路径,同时价格战引发的行业洗牌推动着价值重构。
2025年11月19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倡议,明确严禁334家会员单位(含国药集团、智飞生物、康希诺、辉瑞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并提出警告、通报批评、除名等惩戒措施,但自律效果仍待观察。行业人士认为,仅靠协会倡议缺乏强制约束力,需政策层面配套建立成本核算机制,对低于成本报价进行干预。
创新是企业突围的核心。康希诺凭借四价流脑结合疫苗“曼海欣”销售收入增长28%,推动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2.13%,其mRNA流感疫苗已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康泰生物则布局广谱肺炎克雷伯菌疫苗及乙肝“防复阳”疫苗,切入千亿级乙肝治疗市场。多联多价疫苗成为重要增长引擎。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30年其市场份额将突破40%;2024年中国疫苗市场规模达820亿元,预计2030年以11.4%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至1580亿元,创新疫苗、多联多价疫苗及mRNA技术平台将是核心增长动力。
国际化是缓解国内竞争压力的关键举措。康泰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24.27%,核心产品13价肺炎疫苗先后在印尼、尼加拉瓜获批,9月巴基斯坦水痘减毒活疫苗成品获批,国际化版图覆盖20多个国家;沃森生物子公司泽润生物的双价HPV疫苗2024年8月通过WHO预认证,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采购资格,海外业务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7月,中国已有11个规格的疫苗品种通过WHO预认证。行业人士认为,国际化是必由之路,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将为企业带来新机遇。
价格战将加速行业洗牌。太平洋证券研报预测,国内疫苗企业数量将从40余家减少至20家左右,长期可能进一步缩减,小企业将被淘汰,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行业人士指出,疫苗行业的“内卷”是阵痛,也是价值重构的机遇,行业正经历从价格战到创新战、从同质化到差异化、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布局的深刻变革。对企业而言,这场变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抓住技术创新与国际化布局的企业将主导未来市场,依赖价格战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新快报记者 梁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