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银行将把信用卡逾期诉讼类费用计入账单
近日,某国有大行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信用卡行业关注。公告显示,自2025年9月14日起,该行将把信用卡账户因逾期产生的相关诉讼费用,一并纳入涉诉信用卡账单,先以上海为试点,后续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
业内分析认为,此举或是为压降成本,是近年信用卡行业缩减权益、增加手续费趋势的延续,本质是行业在效益压力下的经营策略调整。
信用卡逾期问题日益突出
诉讼费用纳入账单合规性明确
某国有大行的公告中,详细说明了纳入账单的诉讼类相关费用范围,涵盖尚未偿还及经司法程序认定需由持卡人承担的十余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诉讼费、仲裁费、财产保全费、差旅费、执行费、评估费、拍卖费、公证费、送达费、公告费、律师费等。银行将依据司法判决或仲裁裁决结果,逐笔或合计一笔(涉及多项费用时)计入涉诉信用卡账单,且这些费用不计收利息及违约金。
目前,该调整先在上海市分行涉诉信用卡账户开展试点。
对此,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其核心目的是压降成本,一方面能强化逾期风险管理、提升催收效率;另一方面可减少律师费、诉讼费等刚性支出对利润的侵蚀。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资产质量的关键指标,处置不良贷款成本较高,法律费用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还信贷总额达1239.64亿元,同比增长26.31%,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43%,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这表明信用卡逾期问题日益突出,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资产质量和利润压力。
信用卡行业“内忧外患”
联名卡停发、权益不断缩水
近期,国内信用卡市场动作不断,权益缩水、部分产品停发、分中心关闭等现象引发广泛关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先后宣布,对旗下高端信用卡产品权益及相关活动进行调整。
调整内容集中在三大方面:一是提高权益使用门槛,如增加积分兑换里程的比例、设置消费金额门槛;二是调整积分规则,部分消费场景不再累计积分或积分有效期缩短;三是削减机场贵宾厅、高端酒店住宿等高频高成本权益,转而补充购物折扣、生活服务类等实用性更强的权益。
以招商银行为例,自2025年9月1日起,对包含经典白金信用卡在内的几款产品升级。升级后的经典白金信用卡若要兑换年费,在原有1万永久积分基础上,新增了“当年持主卡消费满18万元”,附属卡则新增了消费满10万元的要求。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自7月8日起关闭“里程兑换”平台的充值入口,8月26日将关闭兑换入口,原“里程值”模式终止。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还相继宣布停发部分信用卡产品,其中以航空、电商、娱乐等领域的联名卡为主,停发原因多提及“业务策略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合作到期”“业务发展需要”等。
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获批终止营业的银行信用卡分中心已超40家,涉及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等。其中,交行仅在7月便接连关闭了淄博、珠海、长春、鞍山等地信用卡分中心。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当前信用卡行业面临“内忧外患”的挑战。内部来看,信用卡资产质量承压、盈利能力不足;外部而言,互联网信用支付类产品愈发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信用卡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此大环境下,信用卡行业通过调整权益、停发联名卡、关闭分中心等组织架构变革,顺应自内而外的转型趋势,旨在促使信用卡走出当下的发展瓶颈,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