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作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南沙自2022年《南沙方案》印发以来,加速落地一批可感可知的标志性成果,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新突破,重大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青年创业就业筑梦平台日益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建设扎实推进,已实现从交通节点到科创高地的蜕变。8月6日,省市区各职能部门与企业代表齐聚南沙区越秀iPARK粤港智谷,系统总结三年成效,展现这片热土的蓬勃活力。
《南沙方案》为南沙的科创发展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广州市番高领航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的受益者,深耕外贸行业 14 年,研发的L4级智能水面无人驾驶技术已崭露头角。总经理黄慧妍表示:“在公司初创时,南沙就慷慨提供测试水域,这份支持至关重要。”
目前,南沙已成功搭建15个港澳青创基地,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其中,港科大(广州)表现亮眼,累计孵化师生创业项目超100个,注册企业70余家,产学研融合持续向纵深推进。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术与技术资源,由三位教授与博士生联合创立的智科自动化公司,在南沙政府免租金、场地支持及人才补贴的多重助力下,成功获得1680万元的天使投资。公司创始人张文泽透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已达285万元,全年营收有望突破1000万元。
据了解,庆盛园区建设进度已达79.4%,港科大(广州)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民心港人子弟学校扩建项目已投用,港式社区配套道路进度也已完成94%。园区内已集聚超300家企业,像蘑菇物联、广汽能源科技等龙头企业纷纷扎根,带动越秀iPARK粤港智谷开园首年营收突破120亿元,构建起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应用、人才反哺的完整产业闭环。
作为“湾区门户”,南沙物流枢纽功能持续强化。2024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国际航线达167条。海港、空港、数港、金融港、人才港“五港联动”策略下,企业跨境贸易如虎添翼。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通过模拟非洲路况实验室优化产品,物流成本降低10%。董事长张连表示,“企业出海,不仅要输出优质产品,更要注重回馈当地,为当地税收、就业及慈善事业贡献力量,搭建起中非友好交流的桥梁。”
南沙区政府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南沙方案》的实施,推动外贸外资提质升级,强化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吸引更多港澳青创项目落地,打造科创“试验场”与港澳“新家园”,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再上新台阶。
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 金瑜 通讯员 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