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料加工厂变跨境电商平台“千万级大卖”
从广州市中心向东南驱车25分钟左右,会看到一座横跨四车道马路的巨型钻石形立体霓虹门,这里就是番禺大罗村,当地人更喜欢称之为“大罗塘珠宝小镇”。
番禺是世界珠宝首饰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制造的珠宝首饰占港澳转口贸易约70%,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珠宝出口额逆势增长14.7%,达到358.3亿美元。番禺珠宝在“风高浪急”中乘风破浪,交出一张质量高、成色足的“韧性答卷”。
从上世纪80年代“前店后厂”的来料加工,到近年通过跨境电商获得了“按需供应链”能力和全球市场新通道,番禺珠宝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诞生多位千万元级大卖,他们将自主设计的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范式。
从3人工厂到年销量千万元
“两三年前,我才第一次听说跨境电商。”尚富顺是珠宝行业的老兵,拥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几年前,传统订单的锐减让尚富顺的工厂迅速缩水,人工从几十人减至3人,他和妻子不得不放开心态去接受每一条生意线索。
在广州珠宝协会的推荐下,他们尝试入驻SHEIN平台。“接到第一笔订单时手忙脚乱,标签贴歪了重新做,反复检查包装,就怕海外消费者不喜欢。”如今回想起来,尚富顺已觉得恍如隔世。现在,他的网上店铺多款产品周销上千单,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以前依赖老思想做工厂,完全没有销售思维。我们看到一个产品,第一个想法不是它包含什么流行元素,而是怎么做成3D图纸去建模。”采访中,尚富顺多次提到,他虽然在珠宝行业打拼多年,但这两年进驻SHEIN后,才真正拥有了面向市场的能力:其一是“知道消费市场要的是什么”,即选品和设计能力,“你看这个金光闪闪的首饰套装,夸张吧?今年中东卖得特别爆。”说到自己的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尚富顺难掩眉眼间的兴奋;其二是“知道市场在哪里、在干什么”,比如上半年是中东的斋月,不仅产品需要结合中东特色的钩花、月亮和面纱造型,在营销活动的选择和上新的节奏上也必须提前排布。
在细分赛道实现突围
第一批入驻SHEIN平台的珠宝卖家们开始发现,要想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好的销售成果,把过去几十年做熟做惯的老款“平移上架”是行不通的,他们需要适应海外市场的设计理念、品牌珠宝的定位等,这些,都在上探产业带企业的转型决心与勇气。
作为广州最早一批涉足不锈钢首饰的卖家蒋涛,2023年入驻SHEIN平台后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仅靠销售不锈钢首饰这一细分单品,目前月销售额达两百多万元。
“背靠大树好乘凉。”蒋涛说,跨境电商平台不仅回款周期快速且稳定,更重要是具备强大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公司通过参考SHEIN店铺的销售曲线及流行趋势分析打造“按需供应链”,目前70%的工序自主完成,其余依托广东产业带的精细化分工,实现快速响应。
以前最怕“压货”的他,面对今天工厂仓库里上千个“飞机盒”里装满满当当的手链、耳环,却显得十分松弛,“这些不能叫库存,这都是周转速度极快的爆品,一会儿就卖完了。”
对于未来,他计划在SHEIN开设高端品牌新店,避开低价竞争,同时紧跟平台反馈的热销趋势,开发原创设计。
在蒋涛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新珠宝人的发展轨迹:兴起于传统外贸,转型于跨境电商,在周期更迭中向产业链更高附加价值的环节攀登。
记者了解到,SHEIN的“代运营”模式对于电商基础薄弱的产业带卖家非常友好:买手团队的有问必答、对潮流趋势的及时捕捉与赋能、细分海外国家市场的节日与消费节点分享、按需供应的数字化工具,还有针对优质商家给差异化的打标推荐等,在这里出海好似找到了一条从“选品-生产-营销”全链路覆盖的增长路径。
这种“趋势赋能+数字化反哺”的模式,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从“订单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过渡。“SHEIN发挥了我们的优势,又补齐了我们的盲区。”在采访尾声,两位珠宝大卖异口同声说道。
■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