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期,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会同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开展了“广州城市更新媒体采访调研”系列活动。记者在活动中获悉,聚龙湾太古里一期计划在今年底开业。
“这里每一块砖都有故事”
“这里每一块砖都有故事。”聚龙湾片区项目相关负责人指着眼前的冲口仓改造项目向记者介绍。据了解,聚龙湾是广州首个实施全周期管理的城市更新项目,2020年由珠江实业集团统筹开发。启动区25公顷土地上,53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既包含科创办公、高端商业,也保留着3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不以短期收益为目标,而是着眼产业培育。”该负责人透露,总投资超250亿元的启动区已引入太古地产合作开发大湾区首个滨水太古里,一期有计划可能年底开业,届时将有顶级品牌快闪店、新型餐饮等业态入驻。
站在聚龙湾展示中心的观景台远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沙面岛、太古仓尽收眼底。“我们正串联这些地标,打造珠江经济带。”该负责人表示,项目二期将以坑口村改造为引擎,纳入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继续探索“商脉、城脉、文脉”融合之路。
“六字密码”激活城市更新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综合项目处副处长曾能万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市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工作,聚龙湾片区更新改造是其中的生动实践。“留、改、建、引、融、补”这六字密码成为激活片区新生的关键。
“留”下的是历史根脉,项目系统保留见证片区发展的历史轨迹,守护“古村、古树、古桥、民俗”,保留广州城区最完整的清末民居建筑群。
“改”出的是新活力,以“微改造”和“绣花功夫”活化既有建筑,像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电排站就被精心改造成大冲口历史文化馆,今年1月开放后,这里举办的“聚龙潮起”市集吸引了上万市民,手工作坊、文创空间与百年电排站的机械构件相映成趣。而始建于清中叶的毓灵桥,在4月完成修缮后,以“文化展廊”的新身份举办了春日雅集,桥身的石刻与现代艺术装置共同讲述着“钟灵毓秀”的新故事。
“建”起的是品质生活,从1.2公里珠江碧道到用废弃材料打造的“聚”咖啡、防汛吧台,无不体现着从“生存型”到“品质型”空间的转型。“这条1.2公里的珠江碧道荣获了中国首个SITES铂金奖。”项目工程师透露,建设中不仅保留了原场地基层和防汛设施,还利用废弃红砖、混凝土碎块打造景观,雨水年径流量达到70%,白鹭等鸟类已在此重现。
“引”来的是产业动能,通过“留、转、引”并举,不仅留住原有国企资源、推动老旧产业升级,更引入创新高端消费业态,全国首个国际高端滨水“双太古”项目为片区注入强劲竞争力。“对于太古里的建成很是期待,能让我们在家门口就逛到世界级的购物中心。”聚龙湾区的市民在采访时对此表示极大的期待。
“融”合的是多元活力,旧城与新城在功能调整中无缝衔接,春日艺术节、“聚龙潮起”市集等多样化主题活动让烟火气与新活力碰撞;更有在古老清代建筑中的珠宝主题茶咖艺术空间,古老文化与新颖工业艺术碰撞出更多活力与灵感;安置区内集中设置了保障房,促安置房与保障房融合,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补”齐的是民生短板,2024年12月大冲口站和沙涌站的开通疏通了交通堵点。一位市民在采访中说:“这两个地铁站开通后使得出行时间大大缩短,真是解决了大问题。”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与教育设施配建,让宜居城市的蓝图照进现实。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实习生 谢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