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度融入“粤游粤红”第三届广东红色旅游季主题脉络,东莞市大岭山镇于8月15日至17日在大塘村广场成功举办系列红色主题展演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大岭山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主办,镇文化服务中心承办,大塘村村民委员会协办,以艺术为笔,以历史为墨,在英雄故地书写下传承红色基因的动人篇章。演出现场气氛庄重热烈,一首首红色经典、一幕幕感人场景,引领观众重回热血澎湃的革命年代,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原创粤剧缅怀英烈,烽火慈萱动人心魄
8月15日与16日,大型原创粤剧《烽火慈萱》连续两晚精彩上演,掀起观演热潮。该剧作为大岭山镇“八个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及广东红色旅游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莞本土抗日英雄母亲、“东江游击队之母”李淑桓的真实事迹为蓝本,深情讴歌了她深明大义,先后将七个子女送上抗日战场的壮举,展现了她无私的母爱与坚定的革命信念。
剧中,李淑桓的坚韧、无私与家国情怀,经由岑海雁、潘国荣等粤剧名家的精湛演绎跃然台上。演员们以声传情、以形写神:铿锵唱腔激荡家国大义,飒爽英姿演绎铁血担当。跌宕起伏的剧情、激昂的音乐与沉浸式舞美设计,将观众瞬间拉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该剧在传承粤剧传统艺术精髓的同时,大胆创新表现形式,让这段以“民间文学”入选东莞市非遗的红色往事焕发直击人心的力量。
演出选址于李淑桓同志曾经工作生活的大塘村,赋予了活动特殊的历史意义。村民观众置身英雄故地,感受尤为深刻。“剧中母亲送子情节令人泪目,”一位村民动情地说,“没有英雄血泪,哪有今日幸福?”年轻父母们更表示要带孩子重温历史,传承精神。《烽火慈萱》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搭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让家国情怀在代际共鸣中生生不息。
红色旋律穿越时空,党史课堂声入人心
8月17日晚,“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红色歌曲党史课”在大塘村广场深情开讲。尽管偶有阵雨,数百名观众热情不减。活动创新以红色旋律为历史注脚,通过深入挖掘歌声背后的党史故事,打造了一堂穿越时空的沉浸式党史课。
在大岭山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杨继春饱含深情的叙事串联下,配合珍贵历史影像,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徐徐展开。序章在全场肃立同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中庄严开启。
烽火岁月,歌声激荡:大岭山之歌合唱团演绎的《保卫黄河》雄浑壮阔,《游击队之歌》灵动再现游击健儿的英勇。《东江纵队之歌》与《大岭山之歌》的唱响,让脚下这片土地承载的华南敌后抗战记忆变得无比真切。女声独唱《绣红旗》和岭山红组合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则细腻诉说着革命者的坚定信仰。
和平发展,奋斗诗篇:少儿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朝气蓬勃,唱响未来希望;《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现了建设年代的豪情。《春天的故事》旋律流淌,改革开放春风仿佛拂过现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不忘初心》传递着新时代的美好期许与继往开来的信念。最终,全场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雄壮歌声将气氛推向最高潮,歌声如潮、气势如虹。
“没想到歌声里承载着这么厚重的历史,”一位冒雨带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感慨道,“当孩子唱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时,我真正体会到这种精神传承的力量。”这堂党史课,成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化为可感可知的情感共鸣——旋律是密码,解开了峥嵘岁月的记忆;歌声是桥梁,连接起过去与当下沸腾的心跳。
星光灯火映照初心,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连续三晚的活动,大岭山镇大塘村广场星光、灯光与人潮交相辉映。从深情再现英雄母亲大爱的原创粤剧《烽火慈萱》,到以红色旋律叩击心扉的沉浸式党史课,大岭山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成功将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搬上舞台。
这些活动不仅是对抗战英烈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本土红色资源(如“李淑桓红色故事”非遗项目)的创新性活化利用,让观众在艺术的熏陶中沉浸式感受峥嵘岁月,深刻领悟革命先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繁荣红色文化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时代活力。大岭山,正以艺术之名,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的乐章中生生不息、奔流涌动。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