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国家谋划“十五五”规划之际,广东建筑业智能建造技术上有何突破?下一步该如何走?8月21日至22日,第三届广东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智能建造现场观摩交流活动顺利举办。活动以“科技创新 智建未来”为主题,创新打造“高端论坛+双城观摩”模式。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林海利,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同志,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赵峰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卓越工程师叶浩文、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
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省建筑业协会、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广东建设报社、中铁建工集团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深圳)有限公司承办,广州市建筑业联合会、深圳建筑业协会协办。来自广东各地市住建局、建筑业协会(联合会)的有关负责人,广东省住建行业10多个协会的代表,以及建筑企业高管、相关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共有300多人参会。
全省已培育42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近年来,广东智能建造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省已培育42个省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138个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案例,3个项目入选全国试点,55项经验做法被住建部纳入可复制清单向全国推广,数量持续领先。前不久成功举办的“第一届粤港澳建筑机器人大赛”,为智能建造技术从赛场走向工程实践、从单点突破迈向产业协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同志在致辞中表示,广东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将发展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接下来,要以建造“好房子”为目标,构建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体系,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高品质住宅,让智能建造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林海利在致辞中表示,羊城晚报作为广东省委党报,一直高度关注广东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大力宣传和推动智能建造。集团投资建设的岭南数字创意大厦,也采用了大量先进的智能建造技术,大厦将于明年竣工。旗下的广东建设报,作为建设行业专业媒体,在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指导下,近年来持续关注建筑业的变革,通过重点报道、专题策划解读智能建造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还积极发挥“媒”的作用,搭建政企研交流的桥梁和平台。
专家:未来高空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凸显
来自民营企业的专家、广东省机器人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黄健指出,目前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比达38%,未来高空作业劳动力短缺或年轻化不足问题凸显,应聚焦具身智能替代高危作业,并呼吁加快行业标准制定以推动规模化应用。
据介绍,幕墙清洗机器人等装备通过“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可实现零高空坠落风险,且相比传统人工施工,施工周期能缩短30%以上。同时,具身智能在抢险救灾应急方面也具有优势,如机器人可以破窗,将消防栓带进去,快速实现灭火等。
双城联动,观摩好建筑
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智能建造现场观摩环节的“双城联动”,分别在广州和深圳这两个超一线城市、同时也是住建部确定的智能建造试点城市,遴选出在智能建造领域具有标杆意义的示范性工程项目作为主观摩点。
8月21日下午,参会者探访了深圳的观摩项目——深圳鹏城技师学院龙华校区项目。该项目建筑面积约7.4万平方米,以“柔性化、一体化”为核心,采用获评住建部智能建造大赛一类成果的“柔性智能建造平台”,整合七大板块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8月22日下午,参会者来到广州的观摩项目——广州番禺区计算科学与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3亿元,建筑面积超58万平方米,以“智能+绿色”为特色,引入无人设备、机器人等,应用“三星智慧工地”系统,构建钢结构BIM全生命周期智能建造新模式。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