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资金不足、缺乏经验、天灾影响、市场波动……巾帼创业路上,要面临诸多“拦路虎”,每一位成功者,都免不了“过五关斩六将”。其中资金在创业诸多因素中最为关键。近年来,广东省各级妇联敏锐捕捉到巾帼创业资金短缺的痛点,以小额贷款为有力抓手,精准对接妇女创业需求,为创业妇女注入源头活水,助力她们在创业之路上披荆斩棘。
一笔贴息小额贷款的及时支援,往往就能让她们的事业稳步上升,继而带动更多姐妹共同增收致富。
破局重生:小额贷款化解“生死危机”
在创业的重要关口、事业的天平上,成功与失败,往往就在于一笔资金上。
2016年,程飞霞跟随父母回到老家惠州市龙门县龙城街道三洞村创业,承包100亩山地,开启了种植柑橘、名贵树种与养殖的创业之路。2020年,她携手村里妇女注册韵程合作社,共同经营名贵树种、柑橘、木耳、冬菇;次年,恒竹农场应运而生,同时注册水果、蛋类、干果商标,稳步拓展创业版图。
然而,随后连续三年冬季的冰雹,让柑橘尤其是沙糖桔遭受重创,从每年盈利几十万元到出现亏损,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2023年,正当程飞霞一筹莫展之际,当地妇联向她伸出了援手,推荐了广东省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政策,并帮助她成功申请到一笔1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这笔贷款犹如及时雨,恰逢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落地三洞村,程飞霞租下50亩山地种植龙门岁岁红年桔,20亩用于种植大苗荔枝、龙眼、黄皮、柚子、桑葚、嘉宝果等果树,并实行科学种植和管理。她还用部分贷款购入800多只龙门胡须鸡、几十只汕头狮头鹅和200多只青头鸭,兼起了养殖业。
同时程飞霞与村里的妇女合作,在复耕的田地上种植蔬菜、玉米、南瓜、红薯、木薯等农作物,将农场打造成集采摘、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如今,农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家禽和水果不仅畅销周边地区,还吸引了广州、东莞、深圳等地的客户,认养模式更是广受青睐。短短两年时间,她不仅偿还了部分债务,还带动村里妇女增加了收入。
跟程飞霞的拼搏故事类似,庞秋容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可抗力的天灾,也同样是因为一笔小额贷款的助力,按下了灾后的“重启键”。
自2008年成立清远市阳山县荷鲜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来,庞秋容就一直坚定要打造出能够带动妇女群体创业就业的本土企业。2019年,庞秋容按流程快速申请到第一笔广东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的10万元创业资金,合作社顺利运营,逐渐形成了“1个合作社+1个实体店+N个农户+N个种植基地”的联农带农模式。没想到,2024年4月20日的一场洪水冲走了基地价值10多万元的原材料,主基地也受到了破坏。正在当庞秋容为原材料和人工支出一筹莫展时,阳山县妇联为她送来了清远市妇联灾后复工复产慰问资金2000元并再次帮她申请到广东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项目的10万元创业资金。有了资金的扶持,灾后的合作社很快恢复正常运营,食用菌也从3-4种培植到8-10种。目前,荷鲜菇合作社已进入巩固发展期。社员从几名发展到现在的74名,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其中46名为女性,社员月均收入3000元。
乘势而上:金融活水浇灌“升级之花”
巾帼创业达到一定规模后,不可避免要转型升级。无论是购买新型设备、聘用人才、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都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各级妇联瞄准巾帼发展“窗口期”,以贴息贷款金融活水浇灌,助她们走上事业的巅峰。
梅州兴宁市叶南渔村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集果(苗)木种植销售、经济名贵园艺作物引种、栽种、销售、服务、园林规划设计与绿化改造开发及乡村休闲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农业企业,发展至今已有一定的规模。
为了进一步做强苗木花卉种植基地建设,作为公司总经理,马小芳决定投资约100万元,从种苗繁育体系完善、高质高效种植示范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农业机械等入手进行升级。然而由于前期投入较多,马小芳的资金周转一下陷入困境。“能借的都借过了,实在没地方可筹款了”。
就在这时,马小芳偶然从兴宁市妇联的一些宣传活动中了解到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贴息项目,于是赶紧申请,最终成功申请到30万元贴息贷款。有了这笔资金的助力,公司员工由8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20多人,销售额由800万元增加到920万元,每年可增加120万元以上纯收入,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其他农户一起增收致富。
二次启航:信任循环书写“共富篇章”
跟马小芳不一样的是,黄艳静是在做强腐竹品牌的同时遭遇到了“还款难”,在这一关键时刻,妇联组织的担当和鼓励给了她极大的信心。
黄艳静2017年到韶关市曲江区白土镇由坪村当志愿者时被当地的腐竹制作工艺所吸引。“工艺可传承,销售可复制!”为了做强这个“腐竹之乡”品牌,让更多人能吃到健康美味的腐竹,黄艳静毅然辞去薪金丰厚的港资企业工作,成立韶关市牛矢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牛自田铁锅腐竹加工厂,沿袭采用生铁锅煮豆浆“捻”腐竹。
2019年,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与当时的精准扶贫户签订大豆收购合同,种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后来她又不断尝试,研发出绿茶黑豆腐,既增加了腐竹营养价值,又延长了黑豆腐竹的保质期。与多家农业产业公司合作,研发出了西红柿黑豆腐竹、牛大力黑豆腐竹、绿茶黑豆腐竹等多款新型健康腐竹,实现农业人抱团发展,成功申报“牛自田”商标和两款外观专利。
2021年,白土由坪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腐竹专业村、“牛自田”品牌腐竹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特优新“粤字号”农产品,2024年由坪铁锅腐竹入选“韶州客家菜”名食材。随着由坪腐竹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销量也不断上升,公司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进行了生产线的改造、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需要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2020年,公司突然遭遇货款未能及时收回的困难,发展卡在了瓶颈上。
在黄艳静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曲江区、韶关市两级妇联联动,帮助黄艳静成功申请到30万元创业小额贷款。后来,在还清这30万元贷款后,黄艳静又于2024年申请了第二次贷款,助力公司更好的发展。
两次贷款的加持,使黄艳静的公司走上了“快车道”:2021年贷款前,公司大豆种植总面积830多亩,至2024年已超过3200亩;大豆总产量也从26万斤提升至100.2万斤,总产值从106万元提高到640万元,带动农户从156户增加到现在的320余户,开垦撂荒复垦耕地1500余亩。
在创业的过程中,像黄艳静这样成功申请二次贴息贷款的还有不少。对此,各级妇联精准把握巾帼创业的实际需求,力求把有限的贴息贷款用在刀刃上。
罗桂婵是江门鹤山市龙口镇人,2017年,深耕餐饮行业二十余载的她毅然承包龙口镇五福村约200亩土地创办沙皮农场,开启茶园种植创业之路。然而在茶园创业初期,罗桂婵就遭遇了严重的资金瓶颈:购买优质茶苗、开垦土地、茶园抚育管理、购置灌溉设备、铺设管道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短缺导致农场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2019年,在各级妇联和银行的帮助下,罗桂婵成功申请了30万元妇女贴息贷款。这笔资金被用于茶园开垦、购买种苗肥料、安装浇灌装置和种植管护等关键环节,帮助农场顺利渡过资金难关,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2023年,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茶叶产量,罗桂婵再次申请3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增加金牡丹茶叶年产量和拓展茶园种植面积。
经过多年发展,沙皮农场已颇具规模,先后被评为江门市示范性家庭农场和江门市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罗桂婵还积极发挥巾帼“领头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就业32人,其中结对帮扶10名困难妇女到农场就业,并传授茶树种植技术。同时,通过示范带动约5名本地困难妇女参与生产,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在广东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妇联小额贷款犹如一串“金钥匙”,为巾帼创业者逐一解开资金枷锁。从救急到赋能,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开花,这些敢闯敢拼的女性以金融活水润泽梦想,用实干诠释“半边天”的担当。未来,随着政策持续优化、服务不断下沉,更多“她力量”必将在创业沃土上拔节生长,共同奏响共同富裕的时代强音。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