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我国慢性病患者已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的25%,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超50%,高血压患者达2 .4亿,糖尿病患者逾1亿。8月24日,在2025广州医博会展会期间,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在广州举办“2025大湾区精准运动干预技术在慢病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专家研讨会。会上,社区慢病管理的“越秀模式”引发关注。这一钮曼集团与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模式,通过智能工具为家庭医生赋能,钮曼以技术创新助力基层慢病管理,让社区医院的康复管理更高效。与会嘉宾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对于破解基层慢病管理难题有着重要示范作用。
社区慢病管理“越秀模式”亮眼
国家疾控中心慢病中心重点慢病防控实验室主任王宝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最新监测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占我国总死亡的88%以上,疾病负担超过七成,成为实现“健康中国 2030”目标的最突出瓶颈。粤港澳大湾区集政策、科技与产业优势于一体,为破解慢病防控难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支点。希望以本次大会为新起点,携手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慢病防控新格局,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湾区力量。在助力湾区基层慢病管理的创新发展方面,已经有了落地方案与实践案例,打造了社区慢病管理的“越秀模式”。
“我们以钮曼为核心构建‘筛查-干预-跟踪’闭环,社区健康中心10分钟完成心肺检测,家庭医生根据系统方案匹配训练(如糖尿病患者功率车低强度训练),并通过定期随访优化效果。”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健英表示,社区居民普遍健康意识薄弱、专业资源不足,为此,钮曼技术通过智能工具为家庭医生赋能:AI精准评估快速识别高危人群,一键生成个性化运动处方,远程实时监测训练数据,让康复管理更高效。她表示,通过这一技术,降低了服务门槛,设备共享让居民预约使用,康复服务嵌入家庭医生签约包,降低了人均成本。陈健英进一步指出,实践证明,钮曼技术提升了家庭医生效率,增强了居民自我管理意识,让基层医疗资源聚焦高危人群。未来希望建立技术孵化中心,为基层提供维护和培训支持,更好地守护居民健康。
据了解,在此尝试之前,越秀区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通过引入钮曼的“运动康复训练系统”,以专业、精准的检测,帮助慢病患者深度了解自身心肺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运动即良医”,临床运动处方破解基层慢病管理难题
本次活动上,国家疾控中心慢病中心重点慢病防控实验室主任王宝华,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党委书记、主任张周斌,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秘书长王永香,钮曼医疗集团董事长温晓强等嘉宾共同发布“健康中国·湾有引力”粤港澳大湾区主动健康领航计划。该计划将以主动健康为核心,联动各方资源,促进运动干预慢病管理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式发展,为健康湾区建设贡献力量。
运动是非药物干预慢病的关键。高血压、糖尿病等需长期药物治疗,但运动可使收缩压降低5-7mmHg、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8%,减少30%-40%的并发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实,运动干预对慢性病的预防效果优于药物,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升20%-30%。“运动即良医,这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共识,近年来全球运动干预慢病发展突飞猛进,这其中技术的驱动是重要原因,精准运动处方、智能技术赋能、可穿戴设备前沿发展,共同推动运动干预疾病的精准化与智能化突破。”多年来在慢病防控领域持续探索创新的钮曼医疗集团董事长温晓强在《临床运动处方促进健康的现状与未来:全球视野》主题演讲中表示,运动干预慢病在本土化探索方面既有突破也有瓶颈,需要企业主动承担责任、引领行业发展,更需要多方努力,为运动干预慢病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为此,在本次广州医博会上,钮曼医疗全球首创的“四高一重”一体化精准运动康复解决方案引发广泛关注。其“运动康复训练系统”以“精准运动·数字康复”为核心,采用独特的EIAP数字康复循环模式。该系统通过多维健康筛查评估,集成心肺耐力测试、6分钟步行测试、AI体态评估、科学减重视觉筛查和问卷量表测评五大模块,生成个性化报告并建立精准的“数字健康画像”,帮助实现精准运动康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