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自进驻以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盐鸿镇工作队(下称“驻盐鸿镇工作队”)立足盐鸿镇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积极探索构建可持续的消费帮扶新模式新机制,带动镇村增收致富,提高联农带农效应。在工作队科技赋能、金融活水浇灌、举办文旅活动等系列措施的支持下,盐鸿镇小龙虾、林檎、薄壳米等产业都迎来了丰收。
“科技引领+市场驱动”双管齐下
秋风和畅,水美虾肥。在盐鸿镇坛头村水产养殖试验田里,虾农们正在收笼,将一只只澳洲淡水小龙虾捕捞上岸。起虾、过秤、装筐,一派忙碌景象。
驻盐鸿镇工作队积极争取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的专项资金,于2023年谋划建设盐鸿镇水产试验田项目,经过公开招标,由广东澄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进行运营。项目引入澳洲淡水龙虾等新的养殖品类,建设保温棚、高位池等现代化养殖设施,通过试验高效益的水产养殖品种和现代化养殖模式,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科学养殖,并依托后方单位等社会资源开拓消费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024年,坛头村水产养殖试验田总产量达1万斤,2025年预计将突破2万斤。截至2025年8月,该项目已带动5户养殖户累计增收20万元,养殖成功率均在90%以上。针对收购环节需现付现结,而下游采购采用周期结算模式的实际情况,驻盐鸿镇工作队与金融特派员为澄饶公司匹配中国农业银行汕头分行的“惠农贷”金融服务产品,帮助公司通过授信获得共50万元的惠农贷款,为其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提供融资保障。
“增收致富+优产丰产”双轮驱动
金秋风正起,驻盐鸿镇工作队队员正与种植户一同采摘成熟的林檎,农人将果实轻置筐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工作队常态化跟进与帮扶之下,盐鸿林檎果香四溢,硕果压枝。
为助农增收致富,驻盐鸿镇工作队先后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科研机构、高校智库等结对协作,实现“智力帮扶”科技赋能。通过邀请来自省农科院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果树所优稀水果研究室、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蚕桑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机构的专家,围绕林檎种植中的水分管理、土壤管理、水肥一体化施肥等环节,为镇村群众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技术服务及管理指导,为盐鸿林檎的品牌增智赋能。
“文旅赋能+品牌提升”双向并行
匠心寄风,共赏薄壳。盐鸿镇本地餐饮企业壮雄薄壳美食园的员工正在对捕捞回来的薄壳按照去壳、清洗、晒干等工序进行处理,以期制作出原汁原味的薄壳米。
近期,驻盐鸿镇工作队联合澄海区人民政府、汕头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盐鸿镇人民政府、澄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举办澄海薄壳美食文化旅游系列展示活动。2025年展示活动以“非遗匠心宴情系十五运”为主题,将薄壳米美食文化与非遗集市、惠民演出、美食体验等多种文体形式深度融合,同时推出“薄壳文化主题游”,串联澄海美食旅游文化线路,活动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活动“流量”正加快转化为经济增量。据统计,本地餐饮企业营业增收达40余万元,当地薄壳米包装产品平均售价从20元/斤提升至26元/斤,带动行业关联农产品销售突破200余万元。
驻盐鸿镇工作队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与实践,有效激活了盐鸿镇消费帮扶的内生动力,初步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品牌为引领、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帮扶长效机制。
驻盐鸿镇工作队告诉新快报记者,接下来将继续深入推进帮扶协作,巩固拓展成果,推动消费帮扶工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为盐鸿镇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强劲的转型动能。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