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月26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佛山专场)暨佛山市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佛山重磅发布《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落实多项举措支持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融合发展、不断壮大,力争将有关产业打造成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和产业新支柱。
锚定“八大方面”,“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壮大
《若干措施》是佛山贯彻落实国家、省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决策,积极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重要部署,制定了多项具有“佛山特色”的重点举措,以实际行动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智能机器人开发应用,培育优质企业,强化人才培育、评价与激励,支持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加强产业投融资,支持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支持算力资源应用等八个方面提出了“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加速发展的政策措施,给与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例如,《若干措施》明确,每年财政投入1.5亿元(总投入不少于5亿元资金)给予单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总额最高5000万元补助,依托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等产业载体提供概念验证、中试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提供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空间支持,对遴选入驻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租约期内实行阶梯式租金扶持。在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下设立不少于35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向子基金等。
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聚焦智能机器人的控制器及控制系统、减速器及传动系统、传感器及视觉系统、高性能电机、灵巧手及末端执行器、本体轻量化材料、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器人仿生皮肤等关键技术,以产业化和企业需求为导向梳理项目清单,组织开展“揭榜挂帅”,每年财政投入不超过1.5亿元,按不超过立项项目研发投入的20%,单个项目给予最高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和机构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支持智能机器人开发应用方面,聚焦“人工智能+”,推进工业机器人向协作机器人发展,鼓励创新开发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推动家电智能化、智能家电机器人化、服务机器人家电化。围绕医疗、电力、监测、质检、应急、家居、物流等场景应用的首台(套)机器人整机,每年遴选最多10类(个)场景,每类(个)场景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公开发布垂类模型,每年遴选最多5个案例,单个案例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培育优质企业方面,聚焦打造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构建以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的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对该领域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200万元的资金支持。全面梳理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企业清单,建立“一企一档”,靠前贴近服务,优先支持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供应链名单,鼓励企业产品“出海”,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在强化人才培育、评价与激励方面,支持科研团队和人才在佛山开展智能机器人领域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和机构开展智能机器人领域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针对智能机器人领域模型训练师等相关岗位开展定向培养,开设智能机器人相关专业。依托高校院所、行业协会、骨干企业等,开展高技能人才和工业产品设计师人工智能应用培训,每年给予最高5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支持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方面,鼓励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企业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每年遴选最多5个优质数据集,按不超过其实际投入的20%,单个数据集给予最高3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开展数据标注的企业,每年遴选最多5个优质企业,单个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加强产业投融资方面,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智能机器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完善对科技型企业科技贷款贴息的政策支持。在佛山新动能产业基金体系下设立不少于35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方向子基金。对购买科技研发保险等产品的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企业和机构,按不超过5%的年费率给予资金支持,期限不超过2年,单个主体支持总额不超过30万元。
在支持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方面,对主导研究制定智能机器人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和机构,分别给予每项最高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全国、广东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分别给予每项最高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新建智能机器人数据采集及训练平台、产品中试平台、检验评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和机构,每年遴选最多2个平台,按不超过其设备购置费用的20%,单个平台给予最高100万元的资金支持。探索空间供给新模式,鼓励国资国企参与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依托佛山高新区核心区等产业载体提供概念验证、中试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提供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空间支持,对遴选入驻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租约期内实行阶梯式租金扶持。
在支持算力资源应用方面,对租用算力开展智能机器人模型训练、推理以及垂类模型训练等的企业和机构发放训力券,合同费用达到10万元(含)以上,按不超过服务合同金额的30%申请训力券额度,单个企业每年累计申请的训力券额度最高50万元,每年训力券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
推进“六大行动”,政策红利加快释放
据悉,佛山此前紧盯产业发展趋势,对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前瞻谋划和系统布局。早在2021年,佛山印发《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超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改智转,为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近年,佛山紧跟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深度融合发展趋势,于2024年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佛山制造行动方案》,2025年初出台《佛山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构建全市统筹、部门联动、多方协同工作体系。采用“分阶段推进、阶梯式升级”的实施路径,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加速、关键零部件攻坚、产业规模跃升、人工智能强基、应用场景拓展、产业生态共建“六大行动”。
在实施产品创新加速行动方面,佛山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具身机器人,构建B端与C端并举、传统与新兴协同的产品体系。巩固提升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优势,以工业机器人智能化为重点推动向协作机器人发展。服务机器人以产品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动家电智能化、智能家电机器人化、服务机器人家电化。特种机器人以满足特种需求为重点,突破特殊环境、信息感知,发展特殊环境的场景应用。具身机器人以核心零部件为切入口,逐渐形成整机的批量生产制造能力。
在实施关键零部件攻坚行动方面,佛山围绕智能机器人的控制器及控制系统、减速器及传动系统、传感器及视觉系统、高性能电机、灵巧手及末端执行器、本体轻量化材料、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机器人仿生皮肤等,以产业化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凝练项目清单,组织开展“揭榜挂帅”。
在实施产业规模跃升行动方面,佛山加快构建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雁阵式”企业梯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构建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产业园体系。
在推进人工智能强基行动方面,佛山鼓励龙头企业以通用多模态大模型为基础,开发具身智能模型。加快垂类模型研发应用,推动工业软件迭代升级。加大创新要素配置,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升级。
在实施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方面,佛山精准推动场景供需对接,形成“给政策”“给项目”“给机会”的产业培育体系。有序开展场景推广示范,持续创新推广模式,催生机器人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在推进产业生态共建行动方面,佛山高水平推动佛山市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等算力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数据运营探索,创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加快汇聚十大千亿产业集群高价值数据,深化数据要素应用赋能。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育力度,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以国有基金引领构建种子期、天使期、风头期和产业期的全阶段产业基金体系。
相关负责人表示,《若干措施》的出台,将与上述已发布实施的政策形成“组合拳”。佛山将深入推动政策落地,以政策杠杆撬动产业发展源动力,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不断升级,推动产业发展更上台阶,奋力走出具有“佛山特色”的产业转型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佛山范例。
文/新快报记者 胡珊霞
图/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