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山海相拥间,绿意漫珠海。正值暑期自然教育季期间,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以自然教育为纽带、生态保护为核心、社区协同为助力,将生态守护与乡村振兴深度交织,在珠江口畔晕染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为“绿美珠海”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能。
连续四年开展暑期亲子公益课堂,为亲子家庭提供志愿服务。保护区志愿者团队不仅是自然教育导师,更有学生志愿者化身“红树林小小讲解员”,生动讲解胎生、泌盐等独特特性;问卷调查、签名承诺、趣味集章等环节环环相扣,让环保理念在寓教于乐中融入每一个亲子家庭。
粤港澳青少年齐聚红树林,开展红树林保护活动。6月28日,在淇澳红树林保护区,25名“红树林小卫士”亲手将50余株由自己精心培育长大的秋茄幼苗,郑重回植到滩涂家园。7月1日,协助省局开展保护区红树林巡展。7月26日,围绕“保护湿地,珍爱红树林”的主题,在高新区后环公园开展一系列丰富活动。8月2日,由广东省林业局主办、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协办的“瞰见红树——从叶片到海洋的生态解码”自然教育活动在淇澳红树林举行,约20组粤港澳亲子家庭参加了活动。
暑期里,保护区首次创新开展“绿美珠海·青春行动”自然研学营。两期活动以“探索自然智慧 守护生态家园”为主题,牵引80余名青少年踏入跨领域探索之旅——在珠海规划展览馆俯瞰城市发展脉络,于南方海洋实验室通过卫星、无人机等立体观测模型触摸海洋科技前沿,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保护区系统学习珍稀生物保护知识,到珠海市气象局学习台风、暴雨、雷电等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与影响,将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横琴国家湿地公园、黄茅海大桥湿地公园等绿美珠海示范地串珠成链,形成高品质研学路线,让孩子们系统地学习红树植物的定义及生物学特征,更深度体验了红树林夜观活动。在沉浸式体验中,孩子们的生态视野不断拓宽,守护海洋家园的责任感悄然扎根,成为生态保护队伍里鲜活的“新生力量”。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从来不是平行线。保护区深耕社区协同,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丰富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在海澄村,从海澄古树科普教育基地到参观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碉堡),再到亲身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让青少年们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邃生态智慧。在红旗糖厂,少年们浸润在古法制糖的清甜香气里,聆听糖厂的百年故事,亲手体验手工制糖的乐趣——这不仅是一次劳动实践,更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对“食物来源”的深度认知。 通过推动担杆岛研学营,探索开展担杆岛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以自然教育带动担杆村经济发展。
截至2025年,淇澳-担杆岛保护区自然教育模式已构建起“1所自然学校+9家社区科普学堂+5公里自然教育径”的立体体系。五年来,这里接待访客超100万人次,开展各类自然教育课程约420场,惠及约3.4万人次。保护区的每一次实践,不仅让红树林的生态价值被更多人看见,更将环保理念转化为情感共鸣与行动承诺,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为绿美珠海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注入长久而深厚的动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