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当十五运会与残特奥会的热潮席卷广州,荔湾区这片志愿服务沃土上,正上演着一幕幕残健共融的暖心故事。从视障志愿者牵头组织服务,到学生自编自导情景剧再现温情,再到残障人士踊跃参与赛事体验,多元力量汇聚成推动城市文明与赛事发展的磅礴力量。
8月30日下午,“追梦大湾区 出彩人生路”迎盛会暨“志愿微光爱聚荔湾”陈家祠志愿者广场启用仪式在广州市荔湾区陈家祠南广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残联等多个部门指导,荔湾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旨在打造区级志愿服务核心阵地,动员社会各界投身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城市志愿服务。
从受助者到“追光者”,视障志愿者书写十五年志愿传奇
在活动现场,一位特殊的志愿者代表成为焦点,她是荣获2024年度“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的视障人士张倩昕。15年前,她是亚运志愿者;15年后,她已从“志愿者小白”成长为专业组织者,牵头各类志愿服务。“我曾经被很多志愿者帮助过,也在过程中发现自己同样可以照亮别人。”她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她正组织城市志愿服务队投入荔湾区服务工作中,并积极推动特殊人群参与志愿服务。在她的带领下,“追光志愿者”团队近期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部分运动项目录制推广视频,用声音传递广州温度。除了城市引导、交通指引、文化导赏等基础服务,张倩昕更精心策划残健共融特色活动,让赛事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与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学生情景剧还原暖心瞬间,多形式活动点燃全民热情
残特奥会相关活动的启用仪式上,“仪式+展演+体验”的创新模式让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广州市第四中学9位高二学生带来的情景剧《红棉惠爱・志愿让爱听见广州》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这出剧改编自真实故事:两位外地视障游客渴望“触摸”陈家祠,荔湾区金花街道志愿者与社工便在壁画前,循着游客指尖所及,逐句讲解背后的文化底蕴;游览结束后,还贴心带他们品尝啫啫煲、广式糖水等特色美食。
“从编剧、排演到幕后音效、摄影,全是孩子们共创的成果。”该校团委副书记周老师介绍,学生们从8月18日起利用暑假每天排练两小时,荔湾区社工部郝主任和周老师在细节上提出建议优化剧情,比如鼓励学生融入方言特色。为还原视障人士状态,扮演相关角色的学生反复观看网上视频,细致模仿行走、落座等动作,这份认真让暖心故事更显真挚。
此外,残特奥会宣传歌曲《破浪者・光》惊艳亮相,电子摇滚、粤剧戏腔与现代说唱碰撞,流行、美声、童声三重唱腔交织,唱出残健共融的人文关怀;“追光”志愿者用粤语、英语、手语及普通话四语推介赛事项目,尽显湾区包容开放风采。
残障人士踊跃体验赛事,“帮帮有荔”工程传递温情
现场还设有“志愿微服务集市”,联动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组织提供便民服务;“帮帮有荔”党建惠残工程组织志愿者录制多语音推广音视频,线上线下同步传播。旱地冰壶、盲人门球等体验活动也吸引了许多市民参与。
白云区肢协成员徐赞军离开轮椅,玩起了旱地冰球。对于今天现场活动,徐赞军笑着说:“今天很开心,很难得有机会跟朋友一起玩游戏抽奖。还能体验一些新兴项目,旱地冰壶太有意思了!认识到很多新朋友,也能和好久没见的朋友齐聚。”据了解,徐赞军经常自发组织残障伙伴参与活动,这次组织了近20人从白云区过来。
从志愿者的坚守到学生的创意,从残障人士的参与到多方力量的联动,荔湾区正以满腔热忱,让残特奥会成为传递爱与温暖、推动城市进步的生动载体。未来,荔湾区将以志愿者广场启用为新起点,积极申报“城市志愿站”,联合专业社工机构运营赛会服务,全力营造“活力湾区、新彩广州、志愿全运”的浓厚氛围。
采写:新快报见习记者 金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