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深圳专属医疗险停售
9月1日起,深圳专属(团体)医疗险/重疾险等产品停售。作为全国首个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险(下称“惠民保”)的城市,深圳此前曾停售此类产品并提供衔接方案。与此同时,广州等多地近年陆续上新了惠民保产品,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业内人士认为,惠民保产品正进入发展新阶段。
对存量保单持续服务至期满
深圳专属医疗险行业投保平台近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深圳专属(团体)医疗险/重疾险等4款产品自2025年9月1日起停止销售,包括“深圳专属团体(2024)医疗保险”“深圳专属长期团体(2024)医疗保险”“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专属长期重大疾病保险(2024)”“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专属一年期重大疾病保险”。各保险机构将对存量业务继续提供保单服务直至保险期间届满。
日前,新快报记者咨询上述产品承保险企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消费者可以考虑投保“深圳惠民保”作为补充。
2015年,深圳推出“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被视为国内惠民保的雏形。此次停售的深圳专属医疗险、重疾险分别最早于2020年和2021年启售,以团体医疗险为例,保障期限有一年期(保证三年续保)、六年期,每人保费分别为365元/年、1998元/年。2023年“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停售,取而代之的是“深圳惠民保”,每人保费88元/年。
有保险代理人向记者表示,深圳专属医疗险和“深圳惠民保”在投保范围、保障责任等方面都存在不同,例如前者限制特定肿瘤等8类重疾人群不能投保,免赔额多为1万元,后者投保不限既往症,保费较为亲民,但免赔额各有不同。该代理人表示,消费者也能通过投保普通商业医疗险完善保障。
“穗新保”保障扩围
近年来,国内多地都在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继2020年上线针对广州市民的普惠型医疗保险“穗岁康”后,广州今年上半年推出了6个以保障创新药械为主、各具特色的“穗新保”商保产品,主打投保门槛低,不限既往症。日前,广州还升级了“穗新保”保障范围,新增60种产品目录及6家试点医院。
上海近年来也上线多款惠民保,“沪享保”定位是中端医疗保险,“沪惠保—特定疾病保险”则针对多种上海市民高发癌症提供定额给付的保障。
《2024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显示,惠民保产品数量增速由2020年极值逐渐回落趋稳,2024年增速为4.20%。截至2024年10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出298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相较于2023年,正常运营产品由211款减少为199款,停售产品由73款增加至99款。停售主要由于产品合并运营、新产品承接替换原有产品等原因。也有研究指出,续保率走低、地区由“一城多保”转至“一城一保”等也是惠民保停售的重要原因。
上述保险代理人表示,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惠民保正经历从“有没有”到“跑得更远、更稳”的阶段转变,未来需要加强产品精细化管理、强化与医疗保障体系的衔接等,这不仅依赖险企的专业能力,还考验多部门与险企之间的协同。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发文明确将惠民保纳入系统规范管理,要求兼顾“普惠定位”和“商业属性”,政策定调上为产品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确定了方向。
采写: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