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服装行业跨界投资光伏的棒杰股份因债务违约,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诉要求重整。公告显示,截至9月3日,棒杰股份及光伏板块子公司在金融机构累计逾期或提前到期的借款金额合计约9.86亿元,占上市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328.97%。而且,日前公司管理层“大换血”,原董事长总经理集体换人。股价方面,棒杰股份近两年股价跌超50%。截至9月5日收盘,报4.77元,总市值21.3亿元。
光伏项目高开低走
9月3日晚,棒杰股份公告称,债权人兴业银行苏州分行以公司控股二级子公司扬州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备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扬州棒杰进行预重整,法院已立案审查。扬州棒杰金融负债敞口余额约6.3亿元,全部由棒杰股份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资料显示,棒杰股份主营无缝服装及光伏业务。扬州棒杰成立于2022年12月,是棒杰股份跨界光伏产业的重要布局。
而今年8月21日,棒杰股份宣布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当年计划投资26亿元。今年7月15日,棒杰股份还公告终止江山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但需要支付违约金1500万元,当年计划投资约80亿元。如今终止是因为光伏产业目前严重产能过剩,公司光伏板块业务严重亏损。有市场人员指出,“从高薪挖人到被迫停产,再到终止项目,棒杰股份在扬州的光伏项目经历了一个高开低走的过程。”
从业绩来看,棒杰股份2024年归母净资产约3亿元,2025年半年报营业收入降60.4% 亏损扩大至1.5亿元。棒杰股份公告提到,如下半年光伏业务无起色,2025年度经审计净资产可能会直接为负,存在2025年年报披露后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棒杰股份直接持股扬州棒杰0.9901%股份,通过控股子公司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股67.3537%。2024年,扬州棒杰实现营收6.28亿元,实现净亏损7.14亿元;2025年上半年,扬州棒杰营业收入为零,净亏损达到1.24亿元。
管理层“大换血”
在业绩大跌的同时,棒杰股份的管理层也进行了“大换血”。2025年7月21日,棒杰股份公告称,陈剑嵩、陶士青、杨军、王心烨、刘栩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董事会非独立董事职务,且一并辞去相关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务,而原定任期为2023年6月26日至2026年6月26日。其中,陈剑嵩为公司原董事长,陶士青为原副董事长。杨军的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而陈剑嵩、陶士青、王心烨、刘栩辞职后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相关职务。8月12日,曹远刚当选为公司董事长,贺琦当选为公司副董事长。8月28日,棒杰股份聘任徐超、梁津睿为公司副总经理,两人亦有金融行业从业经验。
新快报记者就破产重整等问题,多次致电棒杰股份却无人接听。记者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看到,投资者的提问停留在2024年11月11日:“请问公司的光伏组件投产了吗,转换效率如何,是否在一线水平第一梯队呢?”截至2025年6月30日,棒杰股份股东总人数2.68万(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