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年来,清远阳山县大崀镇深入实施“党建+人才”战略,通过建强人才培育机制、深化产才融合、链接高端智力资源等举措,实现了党建引领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为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注入了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筑巢引凤 培育乡土人才梯队
大崀镇创新推行“党建引领+多元培育”模式,构建起“本土人才破土、返乡人才扎根”的育才格局。通过开展“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选拔赛事,该镇选出4名优秀基层人才推荐参加县级选拔赛,其中松林村党总支部书记黄火炎等2人在清远市总决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市级“百千万工程”优秀基层人才库。
为吸引青年人才返乡,大崀镇连续多年开展“雁归计划”系列活动,累计举办26场青年人才沙龙,将音乐、咖啡等时尚元素融入乡村生活场景,有效凝聚了本土大学生和创业青年力量。同时,该镇构建“传帮带”孵化机制,充分发挥老干部经验优势,推行“银青结对”导师制,助力年轻干部快速成长。大崀镇政府退休干部党支部因此荣获省、市、县离退休干部“六好”党支部称号,其“以老带新”模式还入选清远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创新案例。
产才融合共兴产业 激活乡村经济活力
在党建引领下,大崀镇建立人才动态管理库,重点吸纳党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等骨干力量,探索出“人才引育+产业发展+农旅融合”的一体化发展路径。
返乡大学生唐旭斌成为这一模式的直接受益者。在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下,他投资1500多万元在松林村建成800亩西洋菜示范基地,配套建设1100平方米的田头智慧小站,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阳山西洋菜已获得“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认证,入选全国 “土特产” 推介名录,带动2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
“能够在家乡闯出一片天地,得益于家乡有政策扶持和专家的指导,这让我对家乡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资讯和资源。”唐旭斌说。如今,作为一名人才引育基地服务者,他表示,将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引育基地的作用,助力更多人才返乡创业。
在文旅融合领域,大崀镇成功引入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副会长吴瑞波团队,盘活松林村闲置农房打造“果然居・松林小筑”民宿项目。该民宿7月试营业即成为网红打卡点,近期通过直播创下80多万元房间预订成交额,一度登顶抖音全国民宿小时榜第二名,实现了闲置资源向发展资本的有效转化。
智汇乡村赋能升级 校地合作结出硕果
大崀镇积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让高端智力资源下沉乡村一线。该镇先后与省体改研究会、省产城融合规划设计院等多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团队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规划,在全省PK中斩获前三名,获得中央专项资金2700多万元。
在高校资源对接方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派出4名农村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深化与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黄埔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对共建,大崀镇大力发展跳绳特色体育项目,实现教育质量跨越式提升。大崀学校2024年中考综合排名从全市第129名跃升至第33名,2025 年该镇圆梦跳绳队更斩获世界跳绳锦标赛银牌,学校还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一名教师获评“全国模范教师”。
如今的大崀镇,正以党建为红色引擎,以人才为核心动能,通过政策扶持筑巢引凤、产业平台聚才用才、智力赋能提质增效,持续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党建红引领人才兴,人才兴带动产业旺,这片热土上正书写着 “百千万工程” 的生动实践篇章。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校对:王萃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