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通告,根据国家药监局相关不符合规定药品的通告,暂停康恩贝子公司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下称“金华康恩贝”)生产的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采购资格。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作为康恩贝的主要产品之一,去年销售收入出现下降,本次暂停采购资格可能进一步加大公司业绩压力。
相关产品被查出“性状”不合规
资料显示,金华康恩贝为上市公司康恩贝全资子公司,其旗下“金康速力”牌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可用于治疗分泌大量浓稠痰液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支气管炎(CB)、肺气肿(PE)等慢性呼吸系统感染。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通告,经无锡市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标示为金华康恩贝生产的1批次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不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项目为性状。
据悉,药品性状是指药品的物理特征或形态,包含外形、颜色、嗅味等要素,药品出现性状异常可能提示其成分发生氧化、分解,或存在微生物污染等风险,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针对采购资格暂停一事,新快报记者致电康恩贝董事会秘书处,但电话无人接听。
康恩贝在2024年财报中披露,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是公司主要产品之一,已在全国29个省份中标。不过,2024年该产品因市场需求常态化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7%。此外,该产品因在国家第十批集采中未中选,以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集采降价影响,今年上半年,康恩贝化学药制剂收入8.37亿元,同比下降14.65%。
这并非康恩贝旗下产品首次出现质量问题被通报。2022年,浙江康恩贝集团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下称“康恩贝保健品”)生产的元邦:registered:康乐大宝胶囊被抽检出铅项目不合格;2020年,康恩贝保健品还因生产的康恩贝玛咖咀嚼片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被处罚款8万元。
“瘦身”后业绩仍承压
近年来,康恩贝不仅面临产品质量风波冲击,还遭遇业绩下滑的挑战。康恩贝成立于1993年,前身可追溯至1969年的兰溪市云山制药厂。2004年,康恩贝在上交所上市,而在多年的发展下,公司已成为集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上市后,康恩贝积极推进多品牌战略,随着“康恩贝”肠炎宁、“前列康”普乐安片及“珍视明”滴眼液等产品的成功,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08年,公司营收为10.9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92亿元,而到了2018年,营收增至67.87亿元,归母净利润达8.04亿元。
然而,2019年,受国家卫健委有关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出台和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影响,康恩贝此前斥巨资收购的贵州拜特公司旗下核心产品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销量收入出现大幅下滑。为此,康恩贝根据规定对贵州拜特相关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公司也陷入上市以来首亏,归母净利润亏损高达3.46亿元,同比下降142.40%。
2020年,康恩贝迎来国资入主后,公司开启“瘦身”计划,卖掉了贵州拜特和珍视明的部分资产。在此背景下,2021年开始康恩贝扭亏为盈,且盈利能力逐步恢复。
但2024年,康恩贝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15亿元,同比下降3.23%,归母净利润为6.22亿元,同比增长5.21%。2025年上半年其业绩继续承压,营收下滑2.61%至33.58亿元,归母净利润减少7.48%至3.54亿元,主要系呼吸系统和抗感染产品因整体市场需求下降相应销售下降所致。
从股价来看,截至9月12日,康恩贝报收4.51元/股,与去年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持平,整体波动有限。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晓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