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9月16日起,我国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乳为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使用复原乳生产的乳品不得标注“纯牛(羊)奶”或“纯牛(羊)乳”,将作为调制乳管理。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夏燕琼主任医师介绍,与生牛乳相比,复原乳多了一个灭菌的工艺,从营养的角度看,水溶性维生素、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有所丢失。对于乳制品的选择,她提醒家长多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纯牛奶的选择要关注蛋白质的含量。
新国标:纯牛奶100%使用生乳为原料
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1号修改单的落地,标志着中国乳业进入全新阶段。新规核心在于彻底切断复原乳与纯牛奶的联系:原先允许添加不超过50%复原乳的标准作废,灭菌乳原料栏只能是“生牛乳”。
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定仅针对常温纯牛奶,酸奶、调制乳等产品仍可合法使用复原乳,但必须明确标注。
生牛乳和复原乳的营养差异有多大?中国农业大学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经过高温干燥和复水工艺的复原乳,其免疫球蛋白含量仅为生乳的15%,乳铁蛋白保留率不足20%。这是因为在将牛奶制成奶粉又还原成液体的过程中,120℃以上的高温会不可逆地破坏热敏性营养素。
夏燕琼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从营养角度来说,添加了复原乳的牛奶经受了多次热加工,活性钙、乳铁蛋白、免疫蛋白、活性酶、活性肽等营养成分有所丢失,牛奶的口感风味也受到一些影响。
实际上,复原乳也并非一无是处。复原乳作为“经济适用奶”,在方便、易运输、实惠方面它有着独特优势,也常应用于乳饮料、酸奶等产品中。“有些乳制品添加了复原乳,但同时也添加了其他的营养元素。”夏燕琼认为,消费者重点要关注乳制品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规就是给纯牛奶一个身份卡。”早年间国内奶源较少,复原乳耐储存、运输方便,在一定程度上帮大家解决了喝奶难的问题;如今我国生牛乳的产量在世界处于前列,已经不再需要替代品。其次,新规回应了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终结了复原乳混充纯牛奶的模糊操作。最后,乳业要提质升级。“明确了纯牛奶必须用生牛乳,就能倒逼乳企在奶源建设和冷链运输上生根,这也让国产纯牛奶在国际上更有辨识度,同时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灭菌乳新国标实施后,对市场将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生产端,乳企将扩大生鲜乳的用量,有利于稳定养殖业的发展,提升奶农收入;消费端,有助于提升乳品品质,促进乳品消费,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乳的需求。
市场走访:复原乳仍然会作为乳制品的调剂存在
记者走访超市和便利店发现,因为政策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2025年9月16日前市场上将同时存在新旧标准产品。但在各大品牌的纯牛奶、鲜牛奶及大部分酸奶产品中,其配料表已基本不见复原乳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生牛乳”作为主要原料。
尽管新规对灭菌乳的原料作出了严格限制,但复原乳并未完全退出乳制品市场。而使用复原乳的产品多属于调制乳、含乳饮料、以及奶酪等,如旺仔牛奶,在包装的显眼位置注明了“复原乳”,又如一款“娃哈哈AD钙奶”,配料表中显示“全职奶粉”“脱脂乳粉”。
与此同时,消费者关心的是,牛奶会因此涨价吗?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国内生鲜乳供应充足,价格处于低位,企业完全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全面转向生鲜乳生产。再加上规模化养殖和工艺升级的加持品质提升,目前市场纯牛奶价格不会上涨。
那么,除了灭菌乳、复原乳、调制乳,市场上常见的巴氏乳又有什么不同呢?其实巴氏乳则是经过巴氏杀菌后的低温鲜牛奶,保质期比常温牛奶短,日常保存需要冷藏。
夏燕琼介绍,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大家日常饮用300-500毫升液态奶,以满足优质蛋白质和钙的营养需求。而奶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钙量较高且乳钙吸收好,所以每天要摄入足量的各种各样的奶制品。
她还提醒,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选择存在概念上的模糊,比如看到有“奶”字的产品都当成牛奶,实际那可能只是含乳饮料,其蛋白质含量极低,甚至还添加了不少的糖,这种产品不但不能获得蛋白质和钙的营养,还可能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
因此,她建议,大家选择乳制品,重点关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配料表简单的产品,如纯牛奶就要选蛋白质含量在3.0g/100ml以上的。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