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30日,伊利发布三季报,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905.64亿元,同比增长1.71%;扣非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1.03亿元,同比增长18.73%,展现出其作为乳业龙头通过创新驱动,持续创造价值的信心与能力。无独有偶,在同日举办的“乳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伊利在交流中展示多项深加工技术,用实例具体阐释了作为行业领军者,如何深入挖掘牛奶天然营养潜能,进而实现从牛奶功能成分提取到产品形态创新,从营养精准供给到产业能级跃迁,也从另一个侧面对企业亮眼业绩给出了生动的注释。
作为天然的营养丰富食品,牛奶天然营养潜能如何深入挖掘成为当前中国乳业的焦点。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安全与品质研究中心主任姜毓君介绍,牛奶营养成分全面且均衡,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无论是孩子成长所需、中老年骨骼健康,还是运动人群的蛋白补充,都能从牛奶中找到答案。但牛奶功能成分含量较低,难以直接满足特殊用途的需求,如14吨左右牛奶才能提取1公斤乳铁蛋白。需要通过浓缩、分离等深加工技术,高效提取牛奶中的活性成分,将其制成功能性产品。
目前,中国乳业在牛奶营养挖掘方面的成果已经惠及消费者。像伊利首创的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由10%提高到超过90%,降低了消费者摄取乳铁蛋白的成本。此外,针对心脑血管、血糖、骨骼等问题,伊利挖掘牛奶功能成分,进行精准营养设计,推出多款功能型奶粉。创新也让伊利在市场上收到回应,三季报显示奶粉业务作为伊利第二增长曲线,展现出强劲势头。前三季度营收242.61亿元,同比增长13.74%,整体销量稳居中国市场第一。奶粉业务的持续突破,标志着伊利对该板块的战略布局已进入收获期。
创新如今已成为伊利的核心竞争力,10月22日其斩获两项被誉为全球乳业“奥斯卡”的IDF乳品创新奖,成为全球获奖最多的乳企以及唯一获奖的中国乳企。其中,与北京同仁堂共创的欣活骨能膳底配方奶粉,以“中式食养+精准营养”方案获得“人类营养乳制品创新奖”;安慕希环保包装则荣获“乳制品包装与透明度创新奖”。在产品创新方面,三季度推出的金典鲜活纯牛奶以“不冰也好喝 常温也新鲜”重新定义常温奶价值;优酸乳“嚼柠檬”首创“轻乳果汁饮品”新品类;与山姆共创的“生牛乳绿豆雪糕”则成为今夏现象级爆款。
通过深加工技术,乳业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拓展市场边界,开发出功能性乳制品、营养强化产品、医用乳品等产品。在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周鹏看来,乳蛋白具有很好的营养和健康功效,在食品各个行业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乳业国创中心的专家还以乳铁蛋白为例介绍了深加工对乳业的价值,“乳铁蛋白尚未列入特医食品单独组件,一旦政策破冰,将直接打开医院临床营养50吨级新增需求,规模或超百亿元。” 工信部2023年开展脱盐乳清产品供给能力提升任务揭榜工作,伊利等中国乳业头部企业递交建设方案,投资额达百亿元,其中伊利在呼和浩特建设了全球领先的乳品深加工工厂,可生产脱盐乳清、乳铁蛋白等多种深加工产品。
乳业国创中心主任何剑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年会上表示,“十五五”时期是中国乳业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的关键窗口期,深加工是撬动中国乳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是稳定并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自主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也是现实需要。目前,欧美在乳品深加工领域长期具有技术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中国深加工产品进口依赖度较高,如作为优质蛋白补充领域的核心品类乳清蛋白,我国仅2024年就进口乳清粉66.1万吨。
乳深加工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产学研领域的通力合作。由伊利牵头成立的乳业国创中心是中国食品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吸纳了行业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100多家成员单位,聚焦深加工等战略性前沿领域打造乳业“白科技”。而伊利以强大的科研能力与资金实力,为乳业国创中心在深加工领域的技术研发特别是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据何剑介绍,乳业国创中心和伊利目前在深加工领域取得多项世界领先的成果,除实现乳成分精细分离外,还针对乳糖不耐人群开发出二代乳糖酶,不仅有效分解牛乳中的乳糖,还将其转化为益生元与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这一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应用。何剑同时透露,“十五五”期间,乳业国创中心将重点打造深加工示范线,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
在行业看来,随着中国乳业产学研协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乳业国创中心与伊利等龙头企业在关键共性技术上的持续攻关,乳业深加工将迎来更多突破。可以预见,在“十五五”期间,乳业深加工将成为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为行业注入持久动力,也为国民营养健康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