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悉,日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共同发布《2025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在“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的上榜人数上双双创新高。
据了解,《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被视为衡量科学家长期科研表现和学术影响力的一个客观指标,入选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今年,榜单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通过综合参数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涵盖22个领域和174个子领域。
据该校统计,该校入选榜单共计146人次,同比增长34%,再创新高。其中,65人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81人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其中51人入选双榜单,并有7人在双榜中名列前一百,他们是罗智泉、唐本忠、汪德亮、陈子忠、Leong Frederick T.L.、黄铠和张瑞。
入选学者涉及39个子学科领域。其中,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网络通信、运筹学、自动化工程等领域入选57人彰显了大学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人才储备。
自2014年建校以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始终坚持高标准、国际化的人才战略,规划了计算机数据科学、材料化学、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四大学科群。大学建立了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聘用、晋升制度,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依据,以学术影响力和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核心标准。学校实施“9+3”薪酬制度,鼓励教授开展产学研合作,融入国家和大湾区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大学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和服务,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人才环境,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加盟。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是港中大(深圳)的重点学科方向之一,本次榜单汇集了罗智泉、李海洲、吴建福、张大鹏、崔曙光、黄建伟、汪德亮、陈子忠等一批杰出专家人才。
其中,罗智泉院士领衔的大数据研究团队,在5G网络优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决了多项“卡脖子”问题,获得了业界重要奖项。李海洲院士在语音语言处理和类脑计算领域享有盛誉,作为国际语音通信学会(ISCA)首位华人主席,他的工作得到了广东省、深圳市重大团队及平台项目的认可与支持。吴建福院士的研究成果涉及数理统计和工业统计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在相关领域具有重大影响,是当代工业统计与质量科学的领袖人物,也是国际上极少数能在这两大领域的三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的学者。
张大鹏院士是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国际顶级学者和先驱人物,尤其是在掌纹识别、中医量化及人脸美学客观化等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和持续性的杰出贡献。崔曙光院士致力于未来智联网络研究,在深圳市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下,荣获加拿大工程院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两院院士的荣誉。
黄建伟教授是国际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领域,特别是在网络资源分配、博弈论、群体智能和边缘计算等方向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顶尖学者,其影响力还体现在其卓越的学术领导力和对产业界的影响力。汪德亮教授是计算听觉、语音与音频处理、深度学习及人工智能的专家,现任Elsevier旗舰期刊Neural Networks主编及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理事会成员,他在推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前沿方向的发展上做突出贡献。陈子忠教授是一位在国际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具有显著影响力和极高声誉的学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GPU加速以及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在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上做出了国际公认的贡献。
材料与化学领域,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院士上榜。作为聚集诱导发光(AIE)的发现者和聚集体科学研究的领军者,唐院士开辟了一个由中国科学家引领的全新学术领域。心理学领域,人文社科学院Frederick LEONG教授上榜,他是世界顶尖的心理科学家之一,在AD Scientific Index(2025)中被评为中国排名第一的心理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职业心理学、心理适应性、跨文化精神病理学、跨文化心理治疗、心理测试和中国心理学。
社会科学领域,公共政策学院创院院长郑永年教授上榜,他长期致力于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的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还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校方表示,截至目前,学校已面向全球招聘引进了700余名国际知名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6名,各国院士近50名。目前引进的教师100%具有在国际一流大学执教或研究工作经验,是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热忱的优秀教师。未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继续坚持高标准、国际化的人才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发展平台和学术研究平台。以人才促进教育,以人才驱动创新,为建设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不断奋斗。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马明霞
图片: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