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30日,佛山市召开典型镇培育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佛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以及高明区杨和镇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典型镇培育建设工作进展与成效,并回应媒体提问。
佛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伍表示,佛山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典型镇培育,坚持“全域一盘棋、五区齐发力”,从规划引领、特色打造、城乡融合、创新共赢四个维度推动美丽圩镇建设闯出新路、干出实效。
规划引领精准施策,典型镇建设量质齐升
科学规划是典型镇建设的“先手棋”。佛山按照《广东省乡镇(街道)分类办法》,将全市32个乡镇(街道)划分为12个城区镇、9个中心镇、10个专业镇和1个特色镇,构建错位发展格局。2023年至2025年,分三批遴选典型镇,实现全覆盖。目前,第一、二批16个典型镇已全部通过评价,经验做法多次获省城镇建设专班推广,南海区西樵镇、高明区杨和镇案例入选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
聚焦“1+4+7+9+N”建设要求,佛山抓好规划引领、四项攻坚任务、七项重点任务和九项基本任务,因地制宜谋划“一乡镇一路线”特色工程。技术帮扶方面,出台《佛山市乡镇建设品质提升设计导则》,组织团队开展一对一帮扶,第二批11个典型镇规划成果获评7个优秀、4个良好,优秀率达63.6%。同时,指导南庄、狮山、北滘中心镇试点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加快城镇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变。
项目驱动特色打造,镇域发展活力迸发
佛山坚持“项目为王”,以“挂图作战”推动项目落地。统筹“百千万工程”乡镇建设培育资金约1.8亿元,支持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质。截至2025年8月底,全市项目库入库项目1200多个,计划总投资约160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约1000亿元,完成率约63%。
特色项目点亮区域品牌。禅城区南庄镇举办全省首个“车水马龙节”,吸引客流超25万人次,成交额突破4亿元;南海区西樵镇整合文旅资源,打造十大文旅板块;顺德区龙江镇以体育公园、新街in77等项目活化旧建筑;高明区杨和镇打造“杨”辰“梅”景主题IP,整治杨梅河“一河两岸”;三水区芦苞镇建设“北江千年古道”农文科旅创意带,成为湾区“夜经济”网红打卡地。
作为典型代表,高明区杨和镇以“头号工程”力度推动典型镇培育,紧扣“北产业、南生态”空间布局,建成“十里百企智造走廊”“宜业宜居花园城镇”“和美共富绿色乡村”三大示范段,全力打造“灵秀皂幕山,国际智造镇”。通过市区镇村四级联动,强化要素保障,发起“奋战100天、冲刺百千万”攻坚,全面完成“七个一”建设项目。杨和镇案例获省美丽圩镇建设案例集收录,并成为省典型镇培育培训班现场教学点。
在产业方面,杨和镇实施“千亩百亿”计划,2024年出让土地791亩,签约投资额105亿元;2025年已出让土地622亩,签约投资额92亿元。园区整治通过“四和”战略、“三个一”行动,提升现代化公园式绿美园区品质。圩镇建设以杨梅片区为重点,融合“红果绿叶”形象,打造“杨”辰“梅”景IP,改造外立面3.3万平方米,整治“三线”2.5公里,新增停车位500个,并提升杨梅河生态步道串联12个水岸公园。生态方面,融入市“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皂幕山景区游客数从2023年27万人次增至2024年46万人次,五一、端午期间客流量翻倍。
政企社会多元共建,可持续发展模式成型
佛山探索“政企联动、多元投入、全民共建”模式,发动500多家建筑行业企业与镇街结对,谋划项目600多个,计划帮扶金额2.03亿元,实际完成1.97亿元。2025年先后在三水区乐平镇、南海区里水镇举行政企结对签约仪式,强化项目落地。
政策支撑方面,《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市场诚信管理办法》设置诚信激励指引,鼓励企业参与结对帮扶、资金技术支持和项目范例打造。城乡融合上,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围绕“七个一”项目全面提升典型镇风貌,推动丹灶-白坭、九江-龙江等跨镇项目整体打造,打破区域壁垒。
环境提质惠及民生,全市建设美丽示范主街23条、入口通道30个、圩镇客厅22个、绿美生态小公园195个,改造农贸市场183个,提升房屋外立面2106栋,建设美丽河道约630.75公里,整治“六乱”行为超10万宗。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决胜攻坚之年。佛山将持续巩固典型镇建设成果,加速项目落地,以小城市标准打造南庄、狮山、北滘中心镇试点,聚力环西江—北江先行区联动发展,为全省贡献更多“佛山经验”。杨和镇表示,将深化“千亩百亿”计划,建设专精特新湾,强化圩镇运营和业态引入,打造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推动“再造一个新杨和”。
采写:新快报记者 胡珊霞 通讯员 佛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