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陈镟报道 当“长城”与“长城”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探索火花?10月11日,“长城汽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中国南北极考察合作签约仪式”在保定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正式举行。此次签约不仅标志着民营汽车企业与国家科研体系的深度牵手,更意味着我国极地科考装备自主可控探索迈出新步——长城汽车坦克300柴油版将作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选用产品”,以未经特殊改装的量产车身份登陆南极长城站,承担科考运输与保障任务。
从“选车”到“共研”
开启极地合作新路径
签约仪式上,长城汽车副总裁刘艳钊表示:“能得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认可,对长城汽车而言,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记者了解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此前围绕极地科考用车需求,对车辆动力系统、通过性、低温可靠性及油品适应能力等核心指标进行多轮综合评估,最终选择长城汽车作为合作伙伴。
根据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车辆研发测试研究项目,合作领域涵盖极地用车保障、整车极寒验证、极地场景共研三大方向。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简单的“车企供车、科考队用车”模式——长城汽车技术人员将首次以正式科考队员身份参与极地科考任务,全程保障运输装备可靠运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也将开放科考场景数据,与车企共建极地用车联合验证机制,推动自主核心技术与极地保障需求精准对接。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条极地科考装备自主可控的创新路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顺林表示,此次合作将为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注入民营产业力量,也为全球极地科考装备研发提供“中国方案”。
极寒环境下完成“硬核测试”
坦克300实验室里见真章
签约仪式当天,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专家首次走进长城汽车技术中心核心研发试验室,一场模拟极地环境的“硬核测试”正在这里上演。在环境风洞试验室内,一台坦克300正接受近-30℃极寒、强风暴雪的极限环境考验——伴随着模拟极地风的呼啸声,车辆顺利完成一键启动、车窗除霜、空调制热等关键操作,全程无故障运行。
“极地环境对车辆的考验是全方位的,哪怕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在低温下失效,都可能影响整个科考任务。”长城汽车技术人员介绍,为确保车辆能适应南极极端气候,企业已构建起覆盖2000余项试验项目的全场景试验验证体系,在主被动安全、热管理、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耐久可靠等维度,均达到全球高标准研发要求。
据透露,此次即将奔赴南极的坦克300柴油版,为未经特殊改装的量产车型。“让量产车接受地球最南端的真实极限环境验证,既是对长城汽车研发实力的自信,也是为未来极地专用车型研发积累实战数据。”刘艳钊表示。
从服务科考到赋能全球
长城汽车开启“极地+”新征程
极地科考是人类探索地球环境演变与自然资源的重要科研活动,而可靠的装备则是科考任务顺利推进的“生命线”。此次长城汽车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合作,不仅为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提供了本土化装备支持,更开创了民营车企服务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新范例。
“从‘长城车’到‘长城站’,一字之差,却是从工业制造到科研保障的跨越。”刘顺林表示,期待未来能与长城汽车共同研发出更贴合极地科考需求的专用车辆,推动我国极地科考装备水平再上新台阶。
对于长城汽车而言,此次合作也是其“全球化、全场景、全动力”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服务极地科考只是起点,我们将把从极地环境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反哺到全球产品研发中,为不同气候、不同场景下的用户提供更可靠的出行解决方案。”刘艳钊提到,未来企业还将积极推动更多产业力量投身国家科研事业,让“中国智造”在更多领域发光发热。
据悉,首批坦克300柴油版极地科考保障用车将于近期启程,预计年内抵达南极长城站,正式投入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