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压力下,一股“本升专”“研升技”的逆向升学风悄然升起,备受关注。今年9月,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首个高校起点预备技师班正式开学,招生对象正是应往届专科、本科毕业生。
手握高校毕业证,他们为何选择到技工院校学技能?技工院校又凭什么吸引高校毕业生?近日,记者采访了该预备技师班的多名学生,了解他们“重返校园”的故事。
“‘上岸’太难,
我想换个赛道试试”
●陈士讯(本科毕业生)
来自贵州的陈士讯今年24岁,是一名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去年本科毕业后,一心考公的他在当地找了一份见习,边工作边备考。“几乎是看到合适的岗位就去考,但竞争太激烈了,最接近的一次进了面试,还是被刷下来了。”陈士讯说。
毕业前,他也想过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实习时打消了念头。“专业没什么壁垒,工作内容比较简单重复,就想着还是努力考,看能不能‘上岸’。”陈士讯一开始目标明确,但随着多次努力无果后,压力与日俱增。
见习结束时,当地人社局向其推荐了广州的预备技师班。“家里的叔叔也看到这个消息,给我打了电话,我还拒绝了。”陈士讯坦言,当时自己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并不了解,又有年龄焦虑,担心重新起步会太晚。没想到,家里人都十分支持。陈士讯才认真去了解这个班,下定决心报读。“也是想给自己换个赛道试试,我有本科文凭,再加一门技能,就业可能会顺利一点。”
开学一个多月,陈士讯“感觉很不错”。“我最担心的是新专业不好学,但真正接触后其实还好,老师会从简单基础的开始教,动手的也比较多,我本来就喜欢鼓捣这些,血脉里自带的,就比较感兴趣。”他笑言,现在每天都有具体的学习任务,画图或是切割或是线路连接,“反馈感很强,也很充实,没有时间迷茫。”
预备技师班的企业实践也让陈士讯颇为期待,不久前他还参观了芯片制造基地,大为震撼。未来两年,他希望能掌握机电一体化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在专业上不断探索。“广州制造业发达,以前只能在网络上了解的尖端科技,我们在学习过程就能接触到了。现在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我有信心以后留在这边工作。”他说。
“竞争激烈,学了技能心里有底”
●邓怡茜(本科毕业生)
和陈士讯一样,本科毕业未找到心仪“出路”,期望通过学一门技能重新出发的,还有来自广州的邓怡茜。
邓怡茜本科就读于广州某高校经济统计学专业,今年年中拿到本科毕业证。从去年9月秋招开始,她就加入了应届毕业生求职大军。网上海投,线下招聘,参加考公,但一轮轮下来,到今年毕业前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邓怡茜坦言,求职不顺让自己有点沮丧,“竞争非常激烈,本科学历感觉没有多大优势,银行柜员的面试都能遇见名校本科生,拼不过。”
“工作没着落,总不能在家躺平。家里人发来了技师班的招生,爸妈也支持说,不如再去学一门技能。”邓怡茜清楚,自己应该要寻找一个新的方向重新开始。
下定决心后,她在8月报名预备技师班,并在开学前做了些“功课”。“机电一体化跟我以前学的专业很不一样,不懂就得学,接下来可能要花更多的心思了。”她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也坚定了学技能的方向。
从本科高校到技工院校,刚踏入校园邓怡茜有些恍惚。但一个月下来,她已渐渐适应了学习节奏。“因为之前没接触过,一开始接收知识是有点慢的,后来就多问同学和老师,慢慢跟上来。”她笑言,自己的动手能力在女生中算不错的,这一点让在求职中备受打击的她恢复了些许信心。
邓怡茜说,班里的学习氛围挺不错,“大家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高校,年龄也不一样,但学习都挺积极,课余也会小聚。”接下来,她希望自己能先把专业基础打牢,更深入了解行业未来和就业方向,为第二年的企业实践做准备。“这个班比较吸引人的就是能直接对接企业,这会让我心里比较有底,毕业后的就业应该会稳一点。”
“找到目标,重回校园很踏实”
●杨思雨(高职毕业生)
“我在养殖场实习工作过半年,后来回到家乡档案馆待了也有半年,前边是因为适应不了封闭环境,后来的工作模式也不是我喜欢的,就有点迷茫……”来自贵州的杨思雨,2024年毕业于湖南一所高职院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在职场辗转摸索一年,并未找到让自己安下心来的职业方向。
“父母是希望我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但我所学的专业,考编等其实很少有对口的岗位。而如果要继续升本读研,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坚持下去,若找其他工作,又不想放弃读了几年的专业,有点像孔乙己的长衫,脱不下来了……”踌躇迷茫之际,杨思雨去听了一场关于预备技师班的宣讲。“当时老师有句话很打动我,他说学历只是敲门砖,现在就业市场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缺口大,与其在一些不喜欢的岗位上内耗,不如投资自己,多掌握一门技能。”杨思雨没有纠结太久,她知道,唯有提升自己的“武力值”,才能接近更高的目标。
重返校园,杨思雨的心态已和大学时截然不同,多了一份踏实。“我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提升实践能力,争取把电工证、高级技师证等该考的证都拿到手。”她说,如今自己更觉时间紧迫,身边的同学也都目标明确,“课堂更多的是实践,还有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等,班里的同学互相帮助,一起成长,之前那种迷茫和焦虑也少了。”
对于学技能的选择,杨思雨相信自己选对了,“以后就坚定走技术路线了。毕业后,我希望从基层做起,踏实积累经验。经验攒足了才能继续往上走,从行业维护者变成优化者。”
相关
校企共育 保障“出口”
技工院校探索“高起点高输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起点、对接名企、就业直通……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高校起点预备技师班在招生之初即引发关注。该预备技师班面向专科及本科学历生源招生,通过“一年在校模块化教学+一年名企企业实践”的学制设计,由校企共建课程、共组师资,系统性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和岗位实操能力,学生通过考核后将获得高级技工证书,可入职对接企业。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副院长黄丹凤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开班旨在探索“高起点高输出”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学历与技能的“断层壁垒”,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助力破局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不少高校毕业生迫切希望通过提升技能达到更高质量的就业,而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高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预备技师班精准对标企业用人标准,为企业定向输送机电一体化领域预备技师,直接服务区域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诉求。”
“我们的实训设备与企业生产线保持一致,在学校的实训室,就能学到企业最新生产线技术。”黄丹凤说,这种“企业直供”的硬件优势,是技工院校招收本科生的底气之一。此外,预备技师班实行模块化教学,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直接对接企业岗位技术规范。师资上,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组成“双导师”团队,确保技术教学与企业前沿同步。学生在校内完成第一年课程后,将进入企业全职顶岗,在自动化产线、智能仓储等真实场景中完成“岗位实训—技能认证—入职考核”全流程。
她表示,和普通班型相比,预备技师班学生拥有就业质量更高、就业保障更强的优势。“我们普通班的毕业生,在企业大概是7级工待遇,实习薪酬能到六七千元。预备技师班的学生经过一年的企业实践,通过考核,入职的岗位薪级起点是9级工,月薪可达9000元以上。企业还提供技术和管理双重晋升通道,学生发展更有保障。”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