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3日至14日,“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东莞)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东莞市长安镇举行。活动邀请国家、省、市主流媒体,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研与沉浸式体验,全方位探访东莞市实施“百千万工程”三年来在产业升级、村镇发展、民生改善及生态治理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
实地走访:进名企看名校体验生态美
为期两天的探访中,媒体团足迹遍布长安镇产业、教育、生态环境多个场景。在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媒体记者见证了中国光学产业从“制造”向“智造”的迭代升级;步入华师附中长安学校,了解校方如何融合“华附基因、东莞品质、长安特色”打造区域教育标杆;漫步茅洲河沿岸与莲花湖绿道,亲身感受长安镇生态治理“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
在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平稳运转,记者近距离追踪高精度光学镜头从零部件精细加工、精准组装到严苛检测的全流程,“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科创实力通过眼前的每一个环节直观呈现。
宇瞳光学研发中心总经理李赞介绍,依托科技创新与数字智能化发展,企业光学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40%:“我们主打高附加值光学产品,凭借光学设计、精密制造、专业检测等全流程核心技术,成功将1毫米级高精度成像器件从图纸变为现实。”而这样兼具技术力与市场力的科创企业,正是长安镇优质产业生态培育出的生动缩影。
长安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云辉表示,作为东莞经济大镇、工业重镇,长安镇去年GDP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全省第三个、全国第六个“千亿镇”,如今正站在新起点谋划更高质量发展。目前,长安镇拥有16.9万家市场主体、4.4万家工业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1124家,更有OPPO、vivo两家近千亿级龙头企业,丰厚的产业土壤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长安镇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东莞长安学校。步入校园,完善的硬件设施映入眼帘,而科技赋能教育的细节更是渗透在课堂内外。路过操场时,恰逢学生上体育课进行跳绳训练,不同于传统人工计数,场地旁的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每位学生的跳绳次数、频率等数据,学生们盯着屏幕上的数字相互比拼,在运动中直观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据校长尹军成介绍,学校在遵循镇域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人文、科技、体育三大特色课程板块,从多维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地方课程则深度结合长安本土产业、历史与生态特色,开展“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历史、走进自然”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学校创新推行“分层走班+动态调整”的教学模式,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及学科强弱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班级,既保障固定教室的系统教学,又借助“走动教室”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将“因材施教”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为长安镇“一校一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近年来,围绕“百千万工程”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目标,长安镇以学校特色建设为突破口,构建“整体统筹、校有亮点”的教育发展新格局。长安镇教育管理中心主任汪飚介绍,长安镇始终坚持“品智教育、特色发展”路径,自2016年启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以来,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迭代与优化升级。目前,公办学校及幼儿园已形成成熟稳定、各具辨识度的办学体系,不仅获得教育领域专家的专业肯定,更赢得家长与群众的广泛认可,为镇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筑牢根基。
在茅洲河长安段的亲水平台,昔日“又脏又臭”的河水已不见踪影,如今河面波光粼粼,两岸绿植错落有致,一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图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曾经两三百元的出租屋没人租,现在七八百元的出租屋都没空房。”长安镇新民社区党委第一副书记时天永的感慨,道出了茅洲河治理给辖区带来的民生巨变。记者在采访时获悉,新民社区早早将人居环境整治列为发展“先手棋”——自2020年起,新民社区每年拿出总收入的20%投入环境提升,通过道路巷道改造、河涌景观优化、全域绿化推进等举措,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空间。环境改善直接推动发展提质,2024年新民社区村组两级总资产达6.83亿元,较2022年增长12.91%,经营总收入1.16亿元,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不仅如此,长安镇还以茅洲河治理为契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功引进长江超声、艾尔玛科技、日信高科等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全面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约17亿元。同时,新民社区于2023年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社区,成为长安镇水务生态治理带动区域民生改善、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成果汇报:东莞“百千万工程”三年交出优秀答卷
在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莞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缪定中从“面”与“点”两个维度,介绍了东莞“百千万工程”三年实践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增速全省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占全省四分之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凤岗镇雁田村、中堂镇潢涌村成为“百亿村”。
缪定中表示,村(社区)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承载了近70%的企业和人口。他以长安镇厦岗社区为例,该社区以3450万元回购工厂物业后,年租金收入达534万元,投资回报率超15%。据初步摸排,2025年全市回购土地及增值物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00亿元。为此,东莞积极推动村组集体经济多元化,改变单一“收租”模式,指导村组开展光伏发电、物业服务、停车管理等多元化经营,推动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增长。
长安镇镇长莫伟表示,该镇按照“33526”战略部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GDP达1050亿元,税收197亿元,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250家,电子信息、五金模具两大支柱产业与三大百亿级新兴产业共同构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