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月13日19:30,由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与辛亥革命纪念馆联合主办,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州市粤康社会服务中心协办,由音乐博物馆教师指导的“博物馆无障碍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参与策划的“融合烛光音乐会”,在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大厅中温暖上演。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与辛亥革命纪念馆长期关注博物馆包容性建设与残障人士的文化参与。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的音乐治疗部门,将现代康复技术与艺术疗愈结合,改善患者的情绪、语言、认知与肢体功能;广州市粤康社会服务中心则长期致力于残障人士的身体康复与社会融入。正是在这些机构共同理念的契合下,这场以“融合”为名的音乐会得以诞生。
在这里,残障人士不再只是“被帮助者”或“观众”,而是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和贡献者——无论是主持人、表演者还是现场志愿者,都有使用轮椅的朋友参与其中。
音乐会开场前,轮椅志愿者穿梭于展厅之间,协助观众入座、维持秩序、传递节目单。虽然行动受限,但他们的微笑与专业举止让人感受到一种真诚的力量:那是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尊重与理解。
本次音乐会以独特的烛光氛围为底色,融合东西方经典音乐,更有手语老师全程翻译,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光影与音符中沉浸式体验艺术的魅力。活动还贴心设置了化妆与摄影环节——策划团队了解到,许多残障朋友平时因出行不便,鲜有机会精心打扮、拍摄照片。因此,这一环节让他们能以最自信的姿态“出片”,也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舞台上闪亮的主角。
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天使讲解员——主持人欢欢,以温柔而坚定的声音为这场音乐会揭开序幕。她从广东音乐的源流讲起,串联起每一个曲目与背后的故事,在艺术与历史之间搭建起桥梁。她的讲述让观众在欣赏之前,便能理解音乐所承载的地域气息与人文情怀。
观众席上,有轮椅上的朋友,也有听障者,有白发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孩子。烛光在他们的眼中闪烁,照亮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有人轻轻合掌,有人随着旋律摆动手势,手语老师仍在无声地“唱”,而音乐家们在烛光的包围中演奏最后的尾声。此刻,音乐不再仅仅被“听见”,而是被“看见”“感受”“共享”。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通讯员 李优婳